中美贸易战结束后,就是中国统一台湾之时,原来我们统一台湾确实有很多顾虑,其中我们怕与美国脱钩,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毕竟我们最大的贸易出口对象就是美国,发展几十年确实不容易,而且美国有很多技术在卡我们的脖子。
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开始,关税、制裁、技术封锁,双方你来我往,打得热火朝天。这场仗表面上是经济较量,实际上却牵扯到地缘政治的深层博弈。
而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议题之一,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
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美国一直是我们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0年中美贸易额高达4.06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2.5%。
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跟美国深度绑定,出口的手机、电脑、家电,很多都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流向美国市场。
如果贸易战持续升级,甚至彻底脱钩,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制造业受挫,供应链断裂,失业率上升,这些都不是小事。
更要命的是技术封锁。美国手里攥着不少核心技术,比如芯片、操作系统、高端设备制造,这些都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命脉。
以华为为例,2019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芯片供应被掐断,5G业务直接受挫。这让我们意识到,技术上受制于人,经济发展就没了主动权。
而台湾呢?偏偏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一环,台积电几乎垄断了高端芯片代工市场,2021年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这就让台湾问题变得更复杂——它不仅是政治底线,还跟经济命脉紧紧绑在一起。贸易战如果结束,可能带来两种局面。
一是中国在压力下妥协,经济上更依赖美国,那统一台湾的外部阻力会更大;二是中国顶住压力,找到替代市场和技术突破口,摆脱对美国的依赖,那我们在台湾问题上的底气就更足了。
现实是,这场仗打到现在,中国没垮,反而逼出了不少内生动力。比如,2020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大贸易伙伴,贸易额达到4.74万亿元。
这说明,我们的经济韧性正在增强,贸易战或许是个倒逼转型的机会。
但话说回来,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从来不只是经济牌。军事上,美国频频派军舰过台湾海峡,2021年还通过《台湾关系法》追加军售,金额高达7.5亿美元。
贸易战结束后,美国会不会变本加厉,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这是个大大的问号。
说起统一台湾,顾虑确实不少。咱得实话实说,这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喊喊口号就能搞定的。
第一大顾虑,就是跟美国脱钩的风险。前面说了,美国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占了外贸的“大头”。如果因为台湾问题跟美国彻底翻脸,经济上会付出多大代价?
2020年,中国出口总额17.93万亿元,其中对美出口3.13万亿元,占比17.5%。这不是小数目,真脱钩了,短期内替代市场哪那么容易找?
东盟、欧盟这些地方潜力是大,但消化能力有限,产业链调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技术掐脖子的问题还没解决。芯片、软件、高端机床,这些关键领域我们跟美国还有差距。台湾的台积电要是断了合作,或者被美国控制,对中国科技产业是雪上加霜。
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中国车企就因为缺芯减产不少,广汽集团甚至一度停产部分车型。这让我们看到,技术自立不彻底,统一台湾的底气就不够硬。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得掂量。统一台湾要是动武,西方国家肯定跳出来制裁。欧盟、日本、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盟友,可能跟着封锁出口、冻结资产。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西方制裁让俄经济一度萎缩3%,卢布贬值近一半。中国经济体量虽大,但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更别说,台湾海峡是全球贸易命脉,70%的海上运输要经过这里,打起来谁都讨不了好。
最后,还有国内的稳定问题。经济发展了几十年,老百姓日子好不容易好起来,真要因为台湾问题打仗,经济下滑、社会动荡,谁愿意看到?
尤其是沿海地区,外贸企业多,依赖出口的就业岗位多,统一台湾的成本会不会让这些地方先乱起来?
面对这些顾虑,中国也不是没招。统一台湾从来不是莽撞的事,得稳中求进,步步为营。
首先,经济上得加快“去美化”。贸易战已经让我们看清,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不行。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23.4%,达到1.54万亿美元。
这是个好信号,说明多元化市场有戏。东盟、非洲、拉美。
其次,技术自立是硬道理。过去几年,中国在芯片研发上砸了不少钱。2020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募资2040亿元,重点投向半导体设备和材料。
中芯国际虽然跟台积电还有差距,但14纳米工艺已经量产,7纳米也在试水。只要技术短板补齐,美国的封锁威胁就小多了。
再者,国际博弈得更聪明。
2021年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虽然被美国搅黄,但至少表明我们在争取主动。
最后,军事震慑不能少。2021年,中国军机巡台次数创纪录,达到近千架次。这不是瞎飞,是在告诉美国和台湾当局,动手的能力我们有,耐心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