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家中老年人沉迷于“国学课”,被一些所谓的“大师”不断灌输“一个手机号码就是一条人生路”“别怪路不平,只是号不好”等观念,诱导老人购买“改名改号码改密码套餐”,加上其他推荐的“项目”投资,迄今已花费超过十六万元。

(4月29日广西云客户端)

一些所谓的“大师”以荒诞言论蛊惑,诱导消费高额的“改名改号码改密码套餐”及其他投资项目。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老人对“大师”的虚假说辞深信不疑,甚至将其奉为人生导师。这一现象不仅暴露出部分老年人防范意识的薄弱,更折射出“伪国学”骗局在当下社会的肆虐与危害。

广州市民梁涛的母亲结识了所谓的“国学大师”,如今老人仍觉得自己的“投资”没问题,对“大师”深信不疑。这位“大师”号称可以凭借个人电话号码的使用年限就“算”出对方的婚姻、家庭和身体状况。“比如他能够说出这个人之前有没有崴过脚,还能够知道此前身体有没有做过手术等。”

“一个手机号码就是一条人生路”“别怪路不平,只是号不好”,这类说辞看似神秘玄妙,实则漏洞百出。手机号码不过是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一个符号,其随机分配的特性与个人命运毫无关联,所谓的“大师”借此大肆渲染,本质上是利用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与对“改运”的渴望,精心编织骗局。如此荒唐论调,毫无科学依据,却让不少老人深信不疑,沦为不法分子的“提款机”。

骗局屡禁不绝,根源在于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不足与监管缺位。一方面,子女长期忙于工作,与老年人沟通缺失,导致他们情感空虚,更容易被“伪大师”以关怀之名迷惑;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国学”培训市场的监管尚存模糊地带,部分从业者利用法律漏洞,以“文化传播”“咨询顾问”之名行欺诈之实。

正如河南通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鹏举所的那样:有些人利用市民对国学文化的喜欢,打着这个幌子进行洗脑,目的就是榨取更多非法利益。这些行为不仅涉嫌虚假宣传,也有欺诈的主观故意,一旦情节严重,很有可能涉嫌诈骗。

整治“伪国学”骗局需多方发力:司法机关应加大打击力度,对虚假宣传、非法敛财行为依法严惩;社区等基层组织需加强对老年群体的科普宣传,提升其科学素养与防范意识;更重要的是,子女应当主动承担起关爱长辈的责任,通过常态化沟通填补老年人的情感缺口,避免他们陷入骗子精心编织的“命运陷阱”。

改手机号就能“改命”? “国学课”里藏着多少“伪大师”?只有既揪出“伪大师”也查办“伪国学”,才能守护住老人的“钱袋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