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周桂兰,今年58岁,初中文化,是个土生土长的小县城人。
年轻时在当地一家棉纺厂上班,后来厂子倒闭了,我就转去做钟点工,一干就是十几年。
现在年纪大了,身子不如以前利索,只接点轻松点的活儿,比如给人带孩子、打扫卫生。
退休金不多,每月就两千出头,还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我丈夫早些年查出肺癌,没熬过三年就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把儿子养大。
儿子叫刘洋,今年33岁,大专毕业,在市里一家汽车维修公司上班。
工资不算高,但还算稳定。
不知道是不是我把他保护得太好,儿子这人挺老实,不爱说话,结婚前几乎没谈过恋爱。
儿媳妇叫王雪,比我儿子小两岁,是个挺强势的女人。她家在市里开了家小饭店,生意不错。
她妈妈,也就是我亲家母赵兰,是个非常能干的人,平时说话带刺、眼高于顶,让我总觉得低她一头。
我和亲家之间的关系,说好听点是“相敬如宾”,说难听点就是“面和心不和”。她总觉得我们家条件差,配不上她闺女。但我也从来没理会这些,日子是我们自己过,轮不到她来指手画脚。
我从不爱在朋友圈里晒东西,喜欢安安静静过自己的日子。但这件事之后,我才发现,有些人把朋友圈当成了战场,哪怕是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都藏着比较与较劲。
02
这事得从几天前说起。
前天上午,我刚做完家政的活儿,累得腰酸背痛,正准备歇口气,手机“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一看,全是王雪她妈发的朋友圈:她们一家去了西双版纳旅游,从早上起床吃早饭开始拍,一直到景区、酒店、晚餐、夜市……前前后后整整38条朋友圈,像是现场直播似的,一条都不落。
我点开来看了几条,配文也挺扎眼的:
“终于能带女儿女婿出来看看世界了,不容易啊。”
“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坐过飞机,我们早就习惯了。”
“女婿越来越像我儿子了,懂事、孝顺。”
我看着这些话,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是嫉妒她去旅游,而是她字里行间那种“我比你高一等”的优越感,让我很不舒服。
我没点她的赞,默默关掉了手机。可没想到,下午她打电话过来了。
“桂兰啊,你看我朋友圈了吗?我们这边阳光可好了,雪雪说你肯定喜欢。”
我笑着应付了两句:“看了,挺不错的。”
她语气立刻变了:“那你怎么一条也没点赞呀?我发了38条呢,不夸夸我拍得好?”
我愣住了,一时不知道怎么接话。她却自顾自说下去:“你看我朋友圈下面那些人,连我饭店的老顾客都点赞留言了,你当亲家的,一点面子不给我?”
我心里一阵堵,忍住火笑着说:“哎呀,我都没注意,回头补上还不行嘛。”
她“哼”了一声挂了电话,那声音里,全是鄙夷。
我才明白,有些人发朋友圈不是为了记录生活,是为了 炫耀给特定的人看 。而我,恰好就是那个“需要被教育”的对象。
就在第二天,我带着邻居几个老姐妹,坐了趟短途旅游团,去了周边的一个古镇。那地方虽不比她去的西双版纳热闹,但也有山有水,有古桥老街,空气清新,适合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放松心情。
我原本没打算发朋友圈,但想到赵兰的那通电话,心里一股气就上来了。于是,我也拍了照、录了视频,配上文字,一口气发了十几条:
“和姐妹们一起走走停停,人生真美好。”
“再贵的酒店也不如知心的朋友。”
“不是去哪里,而是和谁一起。”
我发完就把手机收起来,没多想。可没过几分钟,王雪就给我打电话了。
“妈,你是不是在讽刺我妈?”
我一头雾水:“我讽刺她什么了?”
“你发的朋友圈,她看了,说你故意跟她对着干。”
我顿时有点生气:“她旅游能发,我就不能发?我又没说她什么,她怎么这么敏感?”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王雪声音低了些:“不是这个意思啦,就是……你以后还是少发点吧,我妈心眼小,容易多想。”
我冷笑了一声:“她心眼小,就让我一辈子都闭嘴?”
王雪没再说话,挂了电话。
过了一会儿,我去看朋友圈,发现赵兰把我屏蔽了。我点开她的主页,看不到任何更新,之前发的那38条也不见了。
我忽然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但这还没完,第二天,赵兰居然跑到我家门口来了,嘴上说是来看孙子,实则是兴师问罪。
她坐在沙发上,拿出手机给我看:“你看看你写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和谁一起’,这不是讽刺我们一家三口吗?你什么意思?”
我笑了笑:“我就是这么想的,和朋友出去玩,轻松自在,真没想到你会对号入座。”
她脸色一变,语气也强硬起来:“你别以为你发几条朋友圈就赢了,我告诉你,我女婿是我女儿挑的,不是你挑的。你别一天到晚在背后挑拨我们关系。”
我当时真是被她气笑了:“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养了三十多年的儿子,成了你们家的工具人了?我发个朋友圈都要你批准?”
她站起来,拍了下腿:“我女儿辛辛苦苦挣钱养家,你儿子能干什么?”
我也站起来:“我儿子是个老实人,不会哄人拍马屁,但他有手有脚,靠自己挣钱吃饭。你们家饭店再赚钱,也不能看不起人!”
我们吵得那叫一个激烈,邻居都听见了。她气哼哼地走了,回头还撂下一句:“以后别想我带孙子!”
我心里说不出的痛快,也有点难过。其实,我从没想跟她争什么, 我只是想被平等地对待而已 。
03
那之后,我们冷战了一段时间,谁也没主动联系谁。王雪夹在中间两头为难,儿子也私下劝我:“妈,别跟她一般见识。”
我知道,他们年轻人不喜欢家里有矛盾,但有些事,不是我挑起的,也不是我愿意的。
现在的朋友圈,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分享生活”了,它成了一种 无声的较量,一种生活方式的对比 。我不想输,但我也不想赢得太用力。
我还是会发朋友圈,晒晒花、拍拍菜、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是为了谁点赞,不是为了和谁比,而是告诉自己: 我也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快乐。
而她,是否继续拉黑我,是否还沉浸在她的“胜利感”里,那就随她去吧。 我们终究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我只想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淡然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