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医院组织的健康讲座上,78岁的张大爷总是被当作“模范糖友”。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地骑行5公里,连年轻医生都惊叹他的体检报告:糖化血红蛋白稳定在6.2%,眼底检查无异常,肾功能指标完全正常。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位被街坊邻居称为“健康标杆”的老人,其实早在48岁就确诊了2型糖尿病。
“当年空腹血糖飙到12mmol/L,医生说我再不控制,十年内肯定要坐上轮椅。”张大爷回忆道。30年过去了,与他同期确诊的病友中,有人因糖尿病足截肢,有人饱受肾衰竭折磨,而他却成功避开了所有严重并发症。
当被问及秘诀时,张大爷分享经验道:“哪有什么秘诀啊?其实就是听从医生的指导,坚持做了5件小事。”
1.严控饮食,科学搭配
张大爷确诊糖尿病后,就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他深知饮食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于是开始认真学习糖尿病饮食知识。他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告别了精制米面等高升糖指数食物,转而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粗粮。这些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让血糖上升得更平稳。
在蛋白质的选择上,张大爷也有自己的原则。他优先挑选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来源,减少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
蔬菜更是他餐桌上的常客,每天保证摄入足够量的绿叶蔬菜、瓜类蔬菜等,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热量又低,既能提供饱腹感,又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水果方面,张大爷也不会盲目食用,而是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柚子、苹果等,并且严格控制食用量,一般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
2.规律运动,持之以恒
张大爷是个运动爱好者,自从得了糖尿病,运动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轻时,他喜欢跑步,但考虑到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他听从医生建议,将运动方式调整为更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慢走。
每天清晨,张大爷都会早早起床,到公园打一个小时太极拳。太极拳动作舒缓、刚柔并济,不仅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还能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对稳定血糖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下午,张大爷会和老伴一起到小区附近的河边慢走,每次走30 - 40分钟,速度适中,微微出汗即可。长期的规律运动,让张大爷的体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身体抵抗力也增强了,血糖也更容易控制。
3.按时服药,不擅自停药
尽管张大爷通过饮食和运动把血糖控制得还不错,但医生还是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开了降糖药。张大爷深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所以他一直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从不间断,也从不擅自增减药量。
有一次,张大爷听邻居说某种偏方能根治糖尿病,他心里虽然有些动摇,但还是先咨询了医生。医生告诉他,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那些所谓的偏方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还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张大爷听了医生的话,果断放弃了尝试偏方的念头,继续安心服药。正是这种对医嘱的严格遵循,让张大爷的血糖一直处于稳定达标的状态。
4.定期监测,及时调整
张大爷非常重视血糖监测,他买了一台家用血糖仪,每天都会按时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详细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监测,他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波动情况,比如吃了某种食物后血糖会升高多少,运动后血糖能下降多少。
每隔一段时间,张大爷还会去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眼底等项目。这些检查能帮助他及时发现身体潜在的问题。有
一次,检查发现张大爷的糖化血红蛋白有所升高,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了他的用药方案,并再次强调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张大爷积极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血糖又恢复了正常。
5.心态平和,乐观豁达
张大爷性格开朗,心态特别好,遇到什么事情都能看得开。他常说:“人活一辈子,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必为难自己呢。”面对糖尿病,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面对,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张大爷从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遇到困难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这种平和的心态对他的血糖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时,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导致血糖升高。而张大爷始终保持乐观豁达,身体内分泌系统相对稳定,血糖也就更容易控制。
张大爷用30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只要做好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时服药、定期监测和保持良好心态这5件事,即使患病多年,也能远离并发症,拥有健康的生活。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从张大爷的经验中受到启发,从日常生活做起,控制好每一天的血糖,远离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