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期访谈,余华在对话罗翔教授时,谈到了自己对命运的看法。
他说:
“命运,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到的很多事都是命中注定。命运,让人敬畏。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有心插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只不过是它的工具罢了。”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在创作中逐渐意识到:现实世界出现的一切偶然因素,或许都有着必然的前提。
基于这样的思考,他接连创作了《偶然事件》《难逃劫数》等作品,试图探讨人性与命运的关联。
如今,那些经典的故事,被整理出版为中短篇小说集《偶然事件》。
书中,余华以凛冽的视角审视着人性的尖锐与冷酷,用犀利的笔触刻画命运的荒诞与无常。
在同名短篇《偶然事件》中,主人公陈河与江飘,因共同目睹一场凶杀案而开始通信,在信中交流杀人动机和手法。
可在两人约定见面之时,陈河竟以凶杀案中同样的方式杀掉江飘,实施了一场连环案件。
这个看似离奇的故事,提醒着我们:
人生中所有的偶然事件,其中冥冥之中都有迹可循。
1
放纵欲望,必将引祸上身
故事一开篇,就是一场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凶杀案。
在一家名叫峡谷的咖啡馆中,一个男子突然掏出一把刀,当众杀死了另一个男子。
当时,店里还有两位素不相识的顾客,分别叫陈河和江飘。
他们目睹了凶案的整个过程,以目击证人的身份,被警方登记了个人信息。
几天后,就在江飘即将忘记这回事时,他突然收到了一封由陈河寄来的信件。
陈河在信中说,自己第一次目睹杀人,每每想起那鲜血淋漓的场面,便彻夜难眠。
为此,他希望江飘配合自己分析案件,消除自己心中的困惑与恐惧。
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被杀者是个浪子,因勾引杀人者的妻子而招来祸端。
读完信件的江飘,不由得心头一惊。
因为他正是陈河所说的那种“浪子”,经不住情欲的诱惑,周旋于众多女人之间。
他总是用甜言蜜语,哄骗漂亮女人们跟自己交往,等玩腻了再一脚把对方踢开。
玩过了各种激情戏码后,他渐渐对一对一的交往模式感到乏味。
于是,为了寻求新的刺激,他开始同时交往多名女性,甚至专门勾引有夫之妇。
他肆无忌惮地破坏别人的家庭,尽情享受释放自我的快感,在欲海中不断沉沦。
在跟陈河有来有往地通信时,他也不自觉地暴露出自己轻浮、放浪的做派。
信中,陈河一次次愤怒地表示:杀人者被妻子和被杀者逼上了绝路,不得不选择杀人。
江飘却满不在乎地说:发现妻子出轨,正是甩掉对方、另寻新欢的好时机,何必为此大动干戈?
陈河得知他身边向来不缺女人,但并未打算跟任何一个女人迈入婚姻,质疑他不负责任。
他也大言不惭地回复:男人和女人交往,本就是为了寻求共同的快乐。
然而,巧合的是,他所勾引的少妇中,有一位恰好是陈河的妻子。
一封封信件中,江飘事不关己地推理杀人者为何冲动犯罪、如何隐藏凶器。
却没想到,陈河后来得知,他竟然就是自己妻子出轨的对象。
被愤怒冲昏头脑的陈河,约江飘到咖啡馆见面,同样用一把刀,当众捅死了江飘。
而江飘的凄惨下场,说到底,也是他自己一手促成的。
他沉迷偷情的刺激,享受即时的快感,一步步沦为了欲望的牺牲品。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嗜欲者,逐祸之马也。
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欲望,就像骑上一匹狂奔的野马,迟早会失控地坠入深渊。
而现实中,也有不少人轻视命运的因果,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有了车子和房子,还想要多到花不完的票子;
有了踏实稳定的工作,还想要不受约束的自在;
有了平淡简单的幸福,还想要灯红酒绿的热闹……
追着欲望跑的人,得到的只是一时的享乐,失去的却是整个人生。
当你一步步丧失理性,突破底线,任由欲望主宰自己,早晚落得个被反噬的下场。
2
深陷执念,终会自我毁灭
书中,为何陈河从一开始,就笃定这场案件是情杀呢?
原来,在峡谷咖啡馆的凶杀案发生之前,陈河便发现了妻子的出轨。
妻子是他的初恋,两人相识相伴多年,感情逐渐归于平淡。
妻子开始嫌弃他呆板木讷,越来越不愿意搭理他,在家待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察觉妻子的异样后,他悄悄跟踪妻子一起出门,发现妻子在跟不同的男人约会。
妻子的背叛,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间令他难以接受。
愤怒与怨恨的种子,在他心中扎根、发芽,长成了拔不掉的执念。
他变得神经兮兮,见了邻居们就问:如果妻子背叛自己该怎么办?
邻居们不以为意地回答:那就分开好了。
他却做不到及时止损,洒脱放手,而是坚持要以自己的方式惩罚背叛者。
他不肯饶恕妻子,故意在妻子约会时,出现在妻子的视线里,令妻子难堪。
他又不忍责怪妻子,便将妻子的不忠,归咎于其他男人处心积虑的吸引。
凶杀案当天,他也习惯性地跟踪妻子出门,跟丢了以后便失魂落魄地在街上游荡。
当他进入咖啡馆,想要一杯饮料解渴时,意外目睹了惊心动魄的杀人场面。
尽管他并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但被愤怒折磨已久的他,立即断定这场案件是情杀。
他把杀人者看成自己,沉浸式地代入到这场案件中。
他一遍遍地在脑海中臆想:杀人者不止一次警告过妻子的情夫,要求对方离妻子远一点,却根本不起作用。
他还愈发痛恨跟妻子私通的男人,以为只要解决了对方,自己的生活就能回到从前。
就在他苦于找不到私通者时,竟偶然发现另一位目击证人江飘,正是妻子约会的男人之一。
但尚不知情的江飘,并不认同他对凶杀案的猜想。
江飘在信中一次次提醒他:杀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遭遇背叛后可以选择离婚,没有必要为此拼命。
可陈河已陷入一种近乎癫狂的偏执中,认为私通者必须付出代价。
最终,失去理智的他,拿一把刀了结了江飘的性命,也赔上了自己的余生。
余华说:“人们面对背叛、痛苦时,可能陷入自我编织的逻辑陷阱,最终成为命运的囚徒。”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如陈河一般,遭遇过打击,承受过痛苦。
但非得活在过去,偏要钻牛角尖,看似是在惩罚他人,实则是在伤害自己。
因为世界上最大的牢笼,不是旁人的伤害,而是我们内心的执念。
那些放不下的得失,看不开的怨念,都是一把把刺向你自己的尖刀。
沉浸在痛苦与怨恨中,你只会在内耗中走火入魔,将生活的悲剧无限延续下去。
唯有远离不值得的人,忘掉不愉快的事,不再跟自己过不去,你才能真正从苦海中解脱。
3
人生的福祸,其实都是命中注定
在《偶然事件》中,所有人似乎都是被命运推着走的:
原本互不相识的陈河与江飘,因目睹了一场凶杀案而产生交集。
不承想,江飘专门招惹有夫之妇,还是陈河妻子的出轨对象。
在相互揣摩、试探中,他们又以相同的方式,完成了另外一起凶杀案。
总而言之,一切都是歪打正着的凑巧,但当事情发生后,就成了命运的安排。
而这世间,本就没有太多随机的巧合和偶然的意外。
所谓的福报与厄运,都是人性与命运共同作用的结果。
书中,另一篇故事《难逃劫数》中也是如此。
城中一位老中医的女儿名叫露珠,爱上了帅气却又朝三暮四的男人东山。
尽管两人已谈婚论嫁,露珠却始终惴惴不安,担心东山婚后会背着她跟其他女人来往。
为此,新婚之夜,她将一瓶硝酸泼在了东山脸上,毁掉了他俊美的容貌。
她傻傻地认为,东山失去了漂亮的外表,就会遭到其他女人的厌恶,从而保持对婚姻的忠贞。
然而,世间万事不过因果循环,她伤害了东山,种下了恶因,迟早会收获恶果。
自从东山的容貌被毁后,他就变得自卑又敏感,两人的处境也颠倒了过来。
露珠不再怀疑东山,而是成为这段感情的主导者,心满意足地跟东山过起日子。
东山却对露珠又爱又恨,怨她毁掉自己,又怕除了她以外,再也没人肯接纳自己。
平日里,露珠偶尔跟其他男人搭句话,东山都会疑神疑鬼,以为她要背叛自己。
露珠穿件漂亮衣服,他也会患得患失,冲过来扯下她的衣服,不许她出门。
不知不觉间,两人便一步步走进了命运为他们编织的悲剧结局。
露珠把东山的暴虐,视为对自己忠贞的表现,得意扬扬地四处炫耀自己婚姻幸福。
东山则整天胡思乱想,精神愈发恍惚,甚至将杂志上的性感女郎错认成露珠。
终于有一天,东山的情绪彻底崩溃。
他痛骂露珠水性杨花,并用烟灰缸砸死了露珠。
而酿下大错的东山,也遭到露珠父亲的报复。
露珠的父亲骗他喝下一碗毒酒,害他丢了半条性命,成了什么也做不了的废人。
想起稻盛和夫的一句话:“人的一生通常只有两个因素,一是命运,二是因果,而决定命运的必定是因果。”
人性的两端是善恶,轮回的两端是因果,命运的好坏,全在于你个人的善恶。
世间所有事物,凡有果,必有因。
你做过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当你觉得生活不顺遂时,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学会向善向好。
你所积累的善念,种下的善缘,都会扭转你的气运,变成你的福报。
当你内心澄澈,不伤害他人,不为难自己,命运绝不会辜负你。
《偶然事件》这本书中,还收录了《世事如烟》《战栗》等名篇,整本书都在诠释命运的偶然性和复杂性。
余华在书中说:所有的偶然事件,都是命中注定的相逢。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得与失,所有偶然背后,往往都有一场因果的循环。
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瞬间,一次仿佛不重要的选择,都有可能改写我们的一生。
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因果,敬畏因果,时刻审视自己的起心动念,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做好当下的事,善待眼前的人,不放纵自己的贪嗔痴怨,你生命中的福田,自会结出善果。
点个赞吧,当你悟透了因果,就能少走人生弯路,收获更多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