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义的声音,让正义的利剑锋利无阻!建设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建行浙江省分行原行长高强被查:金融权力的“跨省腾挪”
一、事件核心:从“银行元老”到“留置对象”
2025年4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建设银行纪检监察组通报,建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高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名在建行系统深耕46年的“元老级”人物,其落马不仅揭开了信贷腐败链,更暴露出金融高管“跨省轮岗”机制下的监管盲区。
高强自1979年入职建行,从浙江丽水分行基层岗位起步,历经浙江、安徽、山西三省分行轮岗,2015年掌舵浙江省分行,任内推动杭州亚运场馆、杭绍台高铁等重大项目融资,管理资产规模超万亿元。
以下叙述会用到某地、某某公司、某案、某人,这里的某人就是某人,是不特定称谓不要多想。
这里讨论的是多起历史案情,不针对任何人。
为啥要这样讲,就是避免有人对号入座。
如果非要问某人是谁,那就是罗翔老师讲的那个法外狂徒张三。
二、“三重套利”
结合某人的职务轨迹及某地金融圈反腐动态,某人违纪违法路径可追溯至三大核心领域:
1. “定制化审批”
灰色操作:某案中某人利用职权,将不符合条件的民营项目包装成“重点工程”违规放贷。如2017年某房企以“特色小镇”名义获取23亿元贷款,实际资金被挪用至房地产投机。
利益黑洞:某案中某人授意某分行虚增项目预算,通过关联企业套取差价。审计显示,某项目实际造价48亿元,贷款审批额度却达67亿元,19亿元差额经多层壳公司洗白后流入某人指定账户。
2.“跨地腾挪”
复活术:某案中某人在某地任职期间,向濒临破产的民营建筑企业发放纾困贷款,转任后通过壳公司参与项目施工,形成跨地利益链。
暗箱交易:某案中某人将某地持有的优质抵押物债权,以低于市场价30%-50%转让给其控股的某私募基金。2022年某地某商业地块评估价12亿元,相关债权仅以7亿元低价转让。
3. 离职后的“期权腐败”
“权力预埋”:某案中某人离任前突击审批某城投公司50亿元授信额度,约定卸任后通过私募基金收取“咨询费”。2023年该基金以“融资顾问”名义收取城投公司服务费1.2亿元。
二次收割:某案中某人利用在某行积累的地方关系,向私募客户透露专项债发行计划、土地收储信息等内幕,协助其低价囤地。2024年某市某地块因规划调整溢价4倍,涉事企业被查实与某人存在股权关联。
如有关联者以或漏网者,务必早日投案,这也是唯一的出路。
大数据会记录下所有罪恶的痕迹,不要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