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金娜

近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两级检察院在履行刑事、民事检察职责中,通过办理贷款诈骗、骗取贷款、违法发放贷款等刑事案件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民事监督案件,发现部分金融机构存在风险防控意识不强、贷前调查不全面、贷中审核不严格、责任追究体系不全面等问题。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凉州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暨座谈会,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聚焦问题精准施策 检察建议靶向发力

此次公开宣告送达的四份检察建议,是市、区两级检察院结合近期办理的金融领域案件主要特点、发案规律及深层次原因进行调查核实、全面分析研判后,从助力完善金融风险源头防控、金融监管制度不断优化完善等角度,有针对性地就相关银行办理贷款业务中存在的监管漏洞、风险隐患提出的“个性化”方案,有助于金融机构及时发现问题、精准定性、分类处置、打早打小,完善风险源头防控和及时处置。

宣告送达彰显刚性 协同共治凝聚合力

此次宣告送达采用公开方式,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支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武威监管分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并由人民监督员全程监督。宣告送达会上,检察官结合具体案件,指出相关金融机构办理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如在骗取贷款案件中借款人、保证人提供伪造的交易流水、租房合同,信贷人员未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如在金融借款纠纷案件中,担保人提供伪造的抵押物权属证书、他项权证书,信贷人员未对抵押物进行实地调查,或调查流于形式等。同时,检察官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包括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健全抵押物调查、权属验证制度,完善从业人员责任追究体系等。被建议单位三家银行代表现场签收检察建议,并作表态发言,表示将高度重视检察建议内容,立即组织开展专项整改工作,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以“我管”促“都管” 赋能金融法治建设

此次金融领域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是市、区两级检察院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省检察院与省金融监管部门会签的协作备忘录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支行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检察建议反映出相关金融机构存在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反洗钱等可疑交易线索排查不彻底、合规工作落实不全面等问题,将在下一步工作中持续开展专项排查和监督。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同志表示,检察建议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将以省检察院与省金融监管部门会签的协作备忘录为依托,积极加强与市、区检察机关在信息共享、执法司法衔接、警示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协同配合,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持续跟踪检察建议的落地落实,凝聚金融检察与金融监管合力,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人民监督员认为检察机关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助力金融领域治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检察机关持续跟进监督,确保检察建议落地见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