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潮是河海交界处普遍存在的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多发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由于上游淡水河流量不足,海水沿着潮汐通道向上游推进,海水倒灌入河口形成咸潮,造成河道水体变咸。

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今天(4月29日)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时透露,去年四季度至今,咸潮对上海的侵袭没有停止过,有20多次,但上海汲取了2022年史上最大咸潮的应对经验,通过精准调度供水等一系列措施,让广大市民群众没有明显感受到咸潮的影响。

今年底明年初有没有再次遭遇特大咸潮的可能?史家明表示,目前还在监控,从现在的气象预报来看,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一些旱情,会不会明显影响上海原水供应,要进一步研究才能作出判断。

这些年,上海一直在增强应对咸潮袭击的能力,“再出现2022年那么大的咸潮,上海可以更从容地应对”。

一方面,上海加强水源地外源污染风险的联防联控。目前,上海的原水有两大来源:长江和太湖(黄浦江),在上面航行的船舶如果倾覆、破损,就可能泄漏燃油、危化品等污染物,影响原水的采集。

史家明介绍,水务、生态环境、交通海事等部门已与自来水企业等单位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在高风险船舶进入长江或黄浦江取水点上游甚至更早阶段就掌握信息并监控。

另一方面,加强水源地之间的联通,在危机出现时,能够实现“一方缺水,多方支援”。

史家明透露,原水西环线、青草沙—陈行水库连通线等主体工程计划2027年通水,到2028年,上海取自长江、太湖的水源实现互联互通。目前,上海每天能够生产的自来水量可以充分保障上海城市生产生活所需,供水能力达到日均供水量的1.5倍。

此外,上海还对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长期运营所沉积的泥沙进行了疏浚,并推动所有自来水厂实施深度处理工艺改造,今年将覆盖全市所有38家水厂,进一步提升上海抵抗咸潮侵袭的能力和自来水供水品质。

原标题:《史上最大咸潮再次出现?上海水务部门回应》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