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花楠 刘佳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牟昊琨)4月29日,由沪杭客专公司建设管理、中铁隧道局施工建设的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以下简称为通甬高铁)汾湖隧道“红船号”盾构机顺利完成接收,标志全线首条隧道贯通。
汾湖隧道是通甬高铁的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跨越浙江和江苏两省省界,全长3732米,设计时速350公里,为单洞双线隧道。该隧道盾构段长2420米,采用一台14.82米的国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红船号”由南向北掘进,先后下穿国家水上运动中心、防洪堤(景观道)、汾湖、G318国道,侧穿浅基础和对沉降反应敏感建筑和多处水域,沿线经过多个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并涉及河道改移工程,环保要求高、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针对汾湖特有的地质条件,“红船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进行了深度智能化定制,内部集成了中铁隧道局首席专家、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掘进脑”系统。该“智脑”让“红船号”实现“参数自决策、操作自执行”的智能掘进,也让隧道建设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突破,盾构机可以进行智能掘进、弧形件智能拼装、智能感知等多个智能化运行,实现了隧道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通甬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盐城至南通高铁南通西站起,向南经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引入宁波枢纽宁波站,新建线路长3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10座车站,建设工期5年。通甬高铁建成后,将与盐城至南通高铁、京沪高铁、沪昆高铁、宁波至台州至温州铁路、沪宁沿江高铁等多条线路相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