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熊猫塔下,三花川剧团颇具“年代感”的红色招牌,在熙攘喧嚣中显得格外“亮眼”。紧挨着它的,是Livehouse(小型音乐演出现场)、攀岩馆这些时下流行的潮玩店。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奇妙交织出的都市文化图景,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摄影师小戴频繁穿梭于剧团的化妆间与舞台之间,她手持相机,按动快门,为国内外慕名而来、渴望体验川剧妆造的人们定格下一个个充满古典韵味的精彩瞬间。部分照片被她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后,联系她拍摄写真的客人越来越多,她更被大家戏称为剧团“专职摄影师”。
近年来,传统戏曲的魅力在新媒体的传播之下不断被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传统戏的戏迷,“守艺人”的老式化妆间、舞台上,一批批年轻人开始亲自“登场”……
1
国内外年轻人
争相体验戏曲妆造和戏服
年轻戏迷小立,因为看了摄影师小戴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川曲妆造客片,便主动联系,提出要为自己生日拍摄一组戏曲写真。在和小戴沟通完拍摄内容后,她激动不已,“穿上华美的戏服,我终于有机会成为‘戏曲演员’。”
三花川剧团的后台,是一个极具“老味道”的房间。贴着白色瓷砖的墙面,像是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将后台分隔为两个空间。一间为化妆间,主要用于演员化妆;一间为道具间,主要存放川剧表演所需的各类道具。
化妆间里,一个个古朴的木质化妆台沿着白色墙面依次排开。台面上,化妆、卸妆所需的各种“颜料”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宛如看到了演员们忙碌的身影。镶嵌在墙面上的化妆镜,高度刚刚好,演员化妆时,能让他们在镜子里完整地看到自己的扮相,因为镜面的长度十分可观,所以可以同时容纳十几位演员在此梳妆打扮。房间的顶部,悬挂着近百件戏服,它们色彩斑斓、款式各异,宛如彩色的云朵,轻柔地飘荡在半空中。身处这样一个充满“老物件”的房间,摄影师小戴的客人都给予一个共同的反馈:那种脱离现实的震撼感如潮水般涌来,浓郁的川剧味道又瞬间将人紧紧包裹,仿佛一下把人带入一个光怪陆离的戏曲世界。
拍摄当天,小立安静地坐在化妆台前,双眼微微闭着。为她化妆的戏曲老师则侧身弯着身体,挡在她和化妆台之间。戏曲老师的手指上沾染着特殊的“颜料”,全神贯注中一笔笔在小立的脸上勾画出川剧特有的妆容。她就像一道温暖的屏障,成为小立从现实世界进入戏曲世界的“关卡”,只有在完成所有妆造后,她才缓缓挪开身体,而此时化妆镜里的小立,变身为一位惊艳绝伦的川剧角色。
“太像了,和川剧演员的扮相一模一样!”摄影师小戴站在小立身边,眼睛瞪得大大的,在看见她镜子里的新形象后,忍不住发出惊叹。
小立也小心翼翼地凑近化妆镜,仔细地端详着镜子里的自己,仿佛在凝视一个崭新的灵魂。此时镜子里的她,身穿华美的戏服,头戴川剧传统盔头,之前的素颜已经一扫而光,精致的川剧扮相让她感觉自己仿佛与戏曲融为一体,已经分不清是身处现实还是戏中。
化妆结束,小立从后台踏上舞台,又开始跟着戏曲老师学起戏曲动作。从化妆到表演的两个多小时里,小戴一直紧紧跟着她。随着小立妆容、动作的变化,小戴也不停地变换着拍摄位置和姿势,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这次小立的妆造算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时间比较长,不过我的客人里很多都是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很多还是外地游客,甚至是外国人。”小戴笑着说道。
小戴告诉锦观实验室记者,不久前,她在这里为一名留学生拍摄了一组川剧写真,“那是一名从印尼来的留学生,偶然在印尼一家川菜馆看过一次川剧变脸表演之后,便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川剧。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留学后,她特意来到三花川剧团,如愿以偿扮演了《白蛇传》中温柔善良、美丽动人的白素贞。”
2
年轻人潜在的“戏曲DNA”被唤醒
现在的三花川剧团,几乎每天都有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体验川剧妆造的过程一般包含后台化妆、舞台演艺两个部分。
“在经验丰富的戏曲老师指导下,普通人也能沉浸式体验一名演员从后台精心化妆到自信登台表演的全过程。登上舞台后,戏曲老师还会进行专业动作指导,帮助每一位体验者都能在镜头前展现独特的川剧韵味。”摄影师小戴说,三花川剧团凭借开放戏曲妆造、戏服体验等创新举措,成功俘获了众多年轻人的心,这也让她不断收到拍摄的邀约。
身为曾以时尚人像摄影为方向的摄影师,在小戴看来,与川剧结缘,再到作品受到关注,纯属一场美丽的意外。“起初,我并不了解川剧,因为偶然机会得知剧团对外开放戏曲妆造体验,我便拉着一位女性朋友做模特前来体验。没想到,作品发到网上后,尤其吸引了来蓉的外地游客,他们都主动过来询问,渴望亲身体验川剧妆造的魅力。”
与年轻人一起走进剧团,拍摄川剧题材的摄影作品,现在已经成为小戴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她自己也从一名戏曲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川剧戏迷,“我的作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后,喜欢川剧的年轻人似乎也找到了走近川剧的新‘窗口’,而且很多都是外地的年轻游客。”小戴进一步透露,从春节至4月份下旬,拍摄的客人已有几十组,目前每周都有拍摄预约。
谈及年轻人为何“入戏”深,纷纷被古老的戏曲圈粉,小戴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她看来,川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蜀文化艺术的瑰宝,年轻人在剧团实地体验川剧妆造,可以进一步解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戏曲妆造和现代装之间的巨大反差,让客人通过妆造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摄影“助力”下,这份独特的体验得以永久留存,成为珍贵的回忆。
“如果唱不了,至少也要体验原汁原味的川剧妆造。”网友在摄影师小戴社交平台上的留言,或许道出了戏曲在年轻人中走红的又一关键原因。采访中,小戴还分享了一个有趣故事。一对四川省内的年轻新婚夫妇,为了体验原汁原味的川剧装照,特意来到三花川剧团拍摄了一组充满川剧韵味的写真照,后来照片还被用为了婚礼迎宾照。
眼下,年轻人入坑戏曲,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锦观实验室记者注意到,年轻人对戏曲的喜爱,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网络之中。走进剧场,在现场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已经是不少人的选择,而有机会实地体验一次戏曲妆造,成为真正的戏中人,也让大家期待不已。
从最早在桥洞下演出,后又搬迁至地下古玩市场,再到现在搬迁到年轻人的潮玩地339商圈,三花川剧团的“迁徙”之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戏曲在年轻人群体中日益高涨的热度。
如今的三花川剧团人气爆棚,不仅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平台频繁亮相,一些知名明星还会专程赶来打卡。在线下,除了像小戴这样的摄影师会带着客人在这里拍摄戏曲妆造的写真,许多高校的学生还会来剧团拍摄纪录片作品。在这里,舞台上川剧演员们“咿呀”婉转的唱腔与后台相机“咔嚓”清脆的快门声交织在一起,这声音,仿佛是传统与现代的一场深情对话,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值得一提的是,除三花川剧团之外,现在成都许多表演川剧的剧场里,也是格外“热闹”。特别是在接连推出新编川剧的背景下,许多年轻戏迷更是“二刷”“三刷”。在成都,通过拓展“川剧+”内涵,川剧正融入游戏、流行音乐等领域,而更多国内外年轻观众也以多种形式认识川剧、爱上川剧,巴蜀文化也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杨
视频 何齐铁
摄影 刘杨 何齐铁
编辑 曾雪柔
部分图据 央视新闻 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