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海口4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 记者 任明超)“美国滥施关税对全球贸易造成负面影响,但阿拉伯国家依然坚定与中国站在一起。”阿拉伯农工商会总联盟秘书长哈立德·哈纳菲日前在海南说道。
哈纳菲是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以下简称“中阿企业家大会”)现场作出的上述表态。4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贸促会、海南省人民政府、阿盟秘书处、阿拉伯农工商会总联盟主办的中阿企业家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本届大会以“共建‘五大合作格局’加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围绕能源转型、科技创新、文旅融合、金融合作等专题开展深入研讨。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千余名政商界代表出席开幕式。
4月29日,海南海口,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开幕。戴瑶/摄
中阿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空间广阔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4年中阿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在4月28日的开幕式上,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近年来,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双方经贸合作大有可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空间广阔。
“阿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文件的国际组织,迄今为止双方已经实施了200多个大型项目。”阿盟驻华代表处主任艾哈迈德·穆斯塔法·法赫米表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形势,深化阿中经贸合作尤为重要。中国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阿拉伯国家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双方合作将助力中国企业开拓新市场,同时推动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实现互利共赢。
越来越多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企业家主动来到中国寻找合作机会。今年是阿拉伯商人论坛(中国)董事会成员穆罕默德来到中国的第24年,如今他所在论坛已拥有约130名成员,这些成员分布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多个城市。“中阿合作源远流长,期待未来能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穆罕默德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阿企业家大会为双方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此次活动现场还分设了机械电子、技术服务、金融贸易等领域的洽谈区,推动供需双方实现更精准对接。
琼阿合作展示蓬勃生机
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年份,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逐步落地,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便利化环境。
据海南省委书记冯飞介绍,海南去年与阿拉伯国家联盟货物贸易额超240亿元、同比增长超30%,海口至迪拜等国际航线架起“空中丝路”,洋浦港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共建“一带一路”姊妹港,充分体现了琼阿合作的蓬勃生机。
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黑玛早就听说了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机遇。一年前,黑玛赴海南创立公司,主营将中国汽车出口至沙特的业务,如今企业员工已超百人。“我在沙特获悉此次大会消息后,当即决定来参会,我不想错过这次机会。”黑玛展望说,未来海南将成为可与迪拜等经济发达地区比肩的“未来之城”。
“中国的开放政策和投资环境非常好,在我看来甚至是最好的。”28岁的也门青年阿拉丁从17岁开始创业,辗转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等国发展后,在2015年扎根中国。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阿拉丁表示,得益于中国便利、开放的政策环境,阿拉伯国家企业纷纷入驻中国市场,中阿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合作。
阿拉丁的公司主要从事中国与在中东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他希望能在本次中阿企业家大会上寻找有关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机会。“我了解目前美国对华关税政策,我们来到这里就是和中国站在一起,我们相信中国的发展机遇。”阿拉丁说。
以青春力量搭建合作桥梁
更多青年也在积极投身中阿经贸关系建设中。
浦飞出海中国市场总经理龙雨佳是一名“95后”,她所在的企业与沙特的领先咨询企业合资,为中国企业提供阿拉伯“出海”服务。“沙特的合资方跟我们说一定要参与这次活动,更好地了解中沙贸易合作关系。”龙雨佳说,很多老一辈企业家虽然有拓展海外市场的意愿,但缺乏足够了解,青年可以带来更前沿的视角,成为企业“出海”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龙雨佳有股冲劲,她希望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年轻人可以成为未来国际交流的桥梁。
“00后”摩洛哥女生马乐来中国才两年,已被中国深深吸引。“我做过最好的选择就是来到中国。”马乐作为一家中沙合资企业的实习生参与到本次中阿企业家大会中。在她看来,中国安全、友善,发展迅速且充满机遇,“我期待能在中国学习到更多知识和技术,将它们带回我的祖国”。
除了阿拉伯国家外,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青年代表也出现在会场。“我们期待能够成为中阿文化沟通的桥梁。”乌兹别克斯坦世界青年协会重大项目部主任伊斯洛姆·托希罗夫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2023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今年1月,海南省省长刘小明在海口会见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法尔霍德·阿尔济耶夫时表示,希望海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深化旅游、教育、农业、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开启高端消费和会展合作,为深化中乌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期待学习中国对外开放经验,以推动经济发展,未来在加深中乌青年文化理解基础上,促进教育、科技、青年创业等领域的更多合作。”托希罗夫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