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长路,我们都是探索未知的旅人。当困惑如荆棘丛生,当迷茫似乌云笼罩,榜样就像矗立在路旁的路标,用自身的经历与智慧,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步履更加坚定从容。
商学院研究生会于4月24日举办第三期【榜样说】,带同学们走近2023届优秀研究生榜样——会计学硕2301班李晗筱,为大家分享研究生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为同学们指点迷津。
个人简介
姓名:李晗筱
性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荣誉奖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员
QUESTION.1
Q:请问您是如何平衡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的?
A:研究生阶段学业任务繁重,课程学习、论文撰写与科研工作相互交织。合理的时间规划是高效完成各项任务的关键,我通常会提前明确各阶段重点任务,比如在课程密集期,优先保证课堂学习质量与作业完成,其余时间则专注于论文撰写与科研推进。
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习惯借助手机备忘录、日历等工具,制定每周详细计划,以此避免因事务繁杂而产生焦虑。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课程中涉及的模型与方法可有效应用于论文写作,通过把握学习节奏,能够逐步实现学业任务间的动态平衡。
QUESTION.2
Q:请问您有没有一些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学术期刊)推荐呢?
A:在实证研究入门阶段,我推荐《实证论文写作八讲》这本书。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阐述了选题设计、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及论文结构编排等核心环节,打破学术写作的晦涩壁垒,为读者提供清晰的实践指引。对研究生而言,这本书如同详实的论文写作指南,在研究遇阻时翻阅,常能获得新的思路启发,堪称实证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QUESTION.3
Q: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呢?
A:在论文写作的探索中,我深刻体会到 “早启动、勤打磨、勇突破” 是不可或缺的三大核心要素。起初,面对论文写作的庞大工程,我也曾心生畏惧,但实践让我明白,只要确立基本框架与方向,从提纲构思或摘要撰写入手,便能逐渐找到写作节奏,让思路愈发清晰。
论文创作绝非闭门造车的过程。我始终保持开放交流的态度,定期与导师探讨研究方向,积极向师兄师姐请教写作经验,也常与同学开展学术讨论。特别是将论文初稿分享给他人后,不同视角的反馈往往能为我打开新思路,帮助攻克写作难关。
在我看来,论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梳理逻辑、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若总等待所有条件完备才动笔,反而容易错失完善研究的良机。正是在持续写作与修改的过程中,研究脉络才逐渐清晰,学术成果也得以不断精进。
QUESTION.4
Q:您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哪些个人品质和素养是最重要的?
A:在我的研究生求学路上,自律、抗压能力与持续学习意识,是助力我不断前行的三大核心品质。以我所学的会计学专业来说,行业知识更新极快,新政策、会计准则的出台,以及研究方法的迭代都十分频繁。若我不主动学习,很快就会被专业发展的脚步落下。
学术研究中,我常面临论文、项目和各种截止日期带来的压力。记得有一次,我为论文模型调试投入大量时间,结果却不尽人意,论文也被反复修改。那时,稳住情绪、保持节奏的抗压能力,支撑我不断尝试、调整,最终攻克难关。
而自律更是贯穿研究生阶段的关键。没有了外界的时刻监督,全靠我主动规划学习进程、按时完成任务。久而久之我发现,那些能够自律、稳步推进任务的同学,即便天资并非最出众,也往往能在学术上取得扎实的成果。这让我更加坚信,这三种品质是研究生阶段不可或缺的 “法宝”。
QUESTION.5
Q:您是如何培养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
A:回顾研究生阶段的成长历程,我深切感受到,时间管理、沟通表达与团队协作等核心能力,都是在实践磨砺中逐步形成的。
在时间管理方面,我曾深受拖延问题困扰。但面对研究生阶段繁重的学业任务,我意识到科学规划的重要性。为此,我养成了每周制定计划的习惯,依据任务的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天都能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避免因任务堆积陷入被动。
沟通能力的提升则得益于丰富的学术实践。最初,我在与导师、团队成员交流时,常因担心出错而有所顾虑。但随着参与项目讨论与学术交流的深入,我逐渐理解到,学术沟通本质上是一个“表达观点—接受反馈—优化改进”的循环过程。在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大家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这让我在交流中愈发从容自信。
在团队协作中,我主动承担协调者的角色,负责梳理研究方向、明确成员分工,并推动项目有序开展。在长期的协作实践中,我不仅掌握了统筹项目进度的方法,更学会了如何平衡团队成员的不同意见,兼顾工作效率与团队氛围,逐步积累起项目管理的宝贵经验。这些经历,都成为我学术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财富。
QUESTION.6
Q: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您通常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A:在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探索中,我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压力应对方式——“适时调整,稳步突破”。面对论文写作卡壳、数据异常、项目推进受阻等困境时,我不会选择强行对抗,而是先为自己按下“暂停键”。通过在健身房运动、聆听音乐或外出散步等方式,让紧绷的情绪得到充分舒缓,以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问题。
情绪平复后,我会系统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是研究方向存在偏差,还是研究方法需要优化,亦或是因过度焦虑放大了困难。实践中我发现,许多难题并非不可攻克,而是负面情绪干扰了理性判断。因此,我总结出“拆解问题,分步推进”的策略: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可执行的子目标,从易到难逐个击破。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推进工作进度,更能帮助我在稳步前行中重拾信心。
在我看来,压力是学术成长中的常态,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每一次压力的出现,都是调整研究策略、优化思维方式的契机。通过不断实践,我逐渐学会与压力共处,在挑战中锤炼出更加坚韧的心态。
QUESTION.7
Q:您对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弟学妹有哪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呢?
A:研究生生活是一场独特的成长之旅,无需焦虑攀比,每个人都有专属的节奏,关键在于找到契合自身的学习与研究方式。
在学业规划上,前期的知识沉淀尤为重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系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主动阅读文献、积累案例,这些看似基础的工作,都将成为后期论文写作与科研工作的宝贵储备。建议提前做好规划,避免在开题、交稿等关键节点陷入被动。
生活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健康的作息与稳定的情绪是高效学习的前提,尤其在论文攻坚或项目冲刺阶段,更要避免过度熬夜。学会张弛有度,适时安排放松时间,为自己的身心“充电”。同时,保持开放的交流心态,无论是学术困惑还是生活压力,都不必独自承担,积极与老师、同学沟通,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
最后,鼓励大家保持探索的勇气。学术道路上,试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遇到问题时,不妨多向老师和学长学姐请教。他们的经验与建议,或许能为你拨开迷雾,助力你在研究生阶段收获扎实的成长与进步。
榜样寄语
研究生生活会有挑战,但也充满成长的机会。不要害怕迷茫,慢慢走,每一步都算数。记得保持好奇心和耐心,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情。相信自己,你会发现,努力的每一分都值得。
结语
披星戴月终无悔,云海深处见朝阳。李晗筱同学的分享圆满落幕。在此衷心祝愿每一位伙伴能够步履铿锵,奔赴心之所向,哪怕前路荆棘丛生,也请握紧手中的信念,相信破晓的曙光必将照亮征途!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文案:商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 胡明明
排版:杨欣妤
责任编辑:段文慧 刘心语
审核:郭思嘉 鱼莎
商学院商苑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