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当下,如何让老年群体筑牢防诈意识?4月29日,重庆市公安局联合市委网信办、市民政局等单位,在江北区悦荟购物中心启动“艺起反诈·乐龄万家行”银龄反诈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情景剧演绎、反诈课堂、短视频创作等形式,重庆探索出一条“以老人为主体、以艺术为载体”的反诈宣传新路径,让防诈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反诈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真实案例搬上舞台 银发演员现身说法
启动仪式上,一场由老年人自编自演的情景剧《馅饼还是陷阱》引发台下共鸣。剧中,70岁的“杨阿姨”遭遇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险些损失107万元存款,最终在警银联动下化险为夷。跌宕的剧情、生动的表演,让台下观众屏息凝神。“像!那天骗子打电话就是这么说的!”家住大石坝街道的张阿姨连连感慨。
另一部小品《“客服”的电话》聚焦近期高发的“退款诈骗”套路。演员们以诙谐方式演绎老人轻信“抖音客服”退款谎言,下载诈骗APP的惊险过程。关键时刻,社区民警、邻居和反诈中心迅速介入,成功拦截骗局。表演结束后,江北区公安分局民警登台“拆招”,传授“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验证码,赢得阵阵掌声。
“这些案例都来自真实警情,通过艺术加工让老人身临其境,比单纯说教更有效。”重庆市反诈中心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健康养老、投资理财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常态化为老年人群普及反诈知识,成为守护老年人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
多维度联防 让老年人成为反诈“主角”
如何让反诈宣传更具传播力?本次活动创新推出银龄短视频创作大赛,鼓励老年人用歌舞、快板、小品等形式讲述防诈故事。即日起至6月18日,参赛者可通过“光明网重庆频道”公众号提交作品,优秀内容将获得表彰并广泛传播。
为降低创作门槛,主办方特别推出“反诈素材包”,涵盖典型案例、防诈口诀等实用资料。目前已有500多个老年艺术团、超2万名老年人报名参与,预计活动将覆盖百万老年群体。“让老人从‘被动听’转为‘主动讲’,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行动力。”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相关负责人强调。
启动仪式现场,由江北区反诈中心、中国电信重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联合光明网打造的江北区反诈骗中心联合反诈工作站正式揭牌。“当前去银行网点的多是老年人,网点营业厅就是老年人反诈宣传的重要阵地,借助银行网点开展线下宣传,然后利用媒体传播优势辐射所有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的反诈意识。”江北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负责人表示,工作站设置在重庆观音桥人流最密集商圈,将成为反诈工作的前沿阵地,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