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少华
编辑 | 李昊飞
出品 | 华山论剑V(iauto-ilife)
4月28日晚,理想汽车、问界和腾势(参数丨图片)估计都要失眠了。
“同事刚刚递过来一个小纸条,领克900上市一小时,大定破万。”在领克900上市后的采访接近尾声时,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 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如是说。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就在一个小时前,林杰宣布,领克900正式上市,叠加一万限时优惠和一万无限制条件的置换补贴后的限时售价仅为28.99万-39.69万元,这个价格比预售价低了4万元,比理想L9便宜了12万元,比问界M8便宜了近7万元,比腾势N9便宜了10万元。
领克杀疯了。
这是领克900公布售价后,各个社交平台网友们一致的评价。有博主甚至发起“领克900和问界M8谁性价比更高”的调研,结果显示,86%选择了领克900,选择问界M8的仅为14%。
要知道,根据鸿蒙智行官方宣布的数据,自4月16日上市以来,问界M8上市以来,已斩获6万张大定订单。
领克900给出如此有竞争力的价格,目标很明显,就是冲着目前势头最猛的问界M8而来,要做细分市场的引领者。
第二天,林杰还透露,某直播间一个晚上收到700个订单。
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在接受“华山论剑V”采访时表示:“几个月前就开始考虑如何定价,但直到今天下午4点左右还在讨论。因为定价是个系统性工程:既要清晰、准确地判断当下和未来的市场竞争情况;又要结合公司的整体战略,以及产品自身的特点。”
据悉,在3月25日宣布预售价范围33万-43.5万元至今,领克900已经手握4万个交了2000元定金的小定用户。
林杰透露说,根据此前的用户调研,如果正式售价比预售价低1万元,大定就将超过8000台。“此次定价,也表明了领克900不仅产品品质要做标杆,而且价格和服务也要做标杆,一价到底,没有套路,希望能在终端保持价格稳定。”
那么,一款定价在30万元的SUV产品,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拥趸者呢?
首先,是空间革命。在吸取领克09第三排空间太小的经验教训后,领克发现,家用大六座SUV,不能让自觉坐第三排的人总是“将就”。得益于领克900基于SPA Evo架构打造,拥有5240mm车长和3160mm轴距的硬核尺寸,实现同级最高88.2%得房率,舱内实用面积达6.16㎡,三排座椅均享可调节靠背角度、按摩、通风、加热等功能的“VIP待遇”。
其中,领克900的二排座椅更是可以实现180°电动旋转,既方便腿脚不便的家人上下车、也方便家长照顾年幼的孩子,或者在外出娱乐休闲时,可以秒变“移动会议室”或“亲子游戏区”。
另外,电动天地门也解决了大车停车后打不开后备箱的尴尬,并增加了娱乐功能和装载空间。可以说,当竞品还在卷“航空座椅”时,领克900已实现“六座平权”,创新性地解决了家庭用户对于空间的诸多痛点。
第二是性能越级。“长大了的领克依然很领克。”这是林杰对于领克900性能的高度概括。
除了一以贯之的EM-P超级电混系统带来的良好操控性能外,领克900还搭载闭式双腔空悬+Super AI数字底盘:高速巡航自动降低车身,颠簸路面切换双腔模式,滤震细腻如“魔毯”,兼顾运动与舒适。
另外,探索版搭载后轮边电机,可支持后轮10°转向+蟹行模式,使得5.2米车身转弯半径仅5米,狭窄路段掉头灵活堪比A级轿车。
在安全性能方面,领克900更是“武装到了牙齿”。
比如被动安全,领克900专门进行了“双百碰撞测试”,也就是用100km/h的速度进行追尾和侧碰,最终的结果是三排假人伤害值优于国标4倍。
再比如主动安全,与一些主打智能化卖点的友商采用纯视觉方案不同的是,领克900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帮助用户在黑夜或雨雾天气,能拥有“第三只眼睛”,保护行车安全。
“大,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在林杰看来,家用大六座SUV,安全才是最大的刚需,也是领克最大的优势所在。
第三是智能升维。领克900的智能化体系以“无感交互”与“全域安全”为核心,实现从功能堆砌到场景融合的进化。
在硬件方面,首搭双8295芯片+英伟达Thor芯片,拥有强大算力,可支持30英寸6K双屏、AR-HUD与八屏互联。
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一改以往领克车机和智驾相对“拉跨”的负面印象,搭载千里浩瀚H7和H5两种智驾方案,同样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领克900是照顾一家人的车,是一个移动的家,也是领克技术的集大成者。”林杰对这个新的“家族成员”赞不绝口,并将其称之为“六边形战士”。
而安聪慧更是直言,领克900要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月销目标达到6000-8000辆,当然我们内部的目标还会更高一些。”
综观这个市场,除了早期的理想L8(如今已回落至月销5000左右)和去年的问界M9,鲜有能达到这个销量。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来势汹汹的领克900,要对家用大六座SUV市场进行“定向狙击”。
而一小时大定过万的“小成绩”背后,不仅仅是产品的胜利,更是一个价值宣言——只有为家庭用户提供“不妥协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的范本,并重塑细分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