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一部“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圈粉”无数人,也让人们对东西部协作——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有了更深入了解。
“山海携手”情意绵长。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以来,东部8个省(市)积极与西部10个省(区、市)开展帮扶协作,不断拓展帮扶领域,逐渐形成区域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协作:更注重“造血式”帮扶
如今,能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是曾在外打工多年的彭义琴最高兴的事。“每月工资四五千元,而且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她边操作缝纫机边说。
在云南省镇雄县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上海倾情帮扶,吸引了多家服装厂从东部搬来这里,彭义琴所在的云南助嘉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2025年2月10日,当地群众(右)在云南省镇雄县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上班。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摄
“相较于沿海地区,这里人力资源优势更明显。”该公司负责人贝国平说,目前公司吸纳近300人就业,还将扩大生产规模。
对口帮扶以来,上海市松江区坚持“镇雄所需、松江所能”,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系统支持镇雄发展,因地制宜在当地培育产业。
放眼广袤西部,类似在东西部协作助推下带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的实践还有很多。
自2021年国家调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关系以来,广东与贵州帮扶协作不断深化。双方持续推动“广东总部+贵州基地”等“4+”合作模式落地,不断夯实贵州产业基础。
以毕节市为例,2024年,广州市安排了3个区结对帮扶毕节市7个县(市、区),向毕节提供财政援助资金3.77亿元,共建产业园区8个,引导推动93家企业到毕节投资兴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郑建旭介绍,广州市不断优化对口帮扶毕节工作模式,更加注重“造血式”帮扶,帮助全市培育多元产业体系。
人才培育: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简称“医疗中心”)与毕节市妇幼保健院(简称“毕节妇幼”)举行签约挂牌仪式,将其正式纳入协作医院。
毕节妇幼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医疗中心积极与毕节妇幼加强对接,先后选派了98名骨干医师驻点帮扶,帮助成立了儿内科、儿外科等多个专业学科,推动这些学科专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全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从基层医疗到教育领域,从双向挂职到驻村帮扶,进入过渡期以来,东部省(市)强化人才协作和智力支持,通过实施“组团式”人才支援、柔性引才等方式,持续为脱贫地区人才队伍注入新力量。
在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积极推动教育倍增计划,自治区525所中小学、31所职业学校等与北京市学校“手拉手”,让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自治区的孩子。
沪滇协作让地处我国乌蒙山区的脱贫群众同享“上海医疗技术”。
“很感谢曹医生为我做心肌梗死手术,挽救了我的生命。”从云南省彝良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康复出院的48岁村民陈兴云连连道谢。
去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曹衡博士和另外4位专家到彝良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通过“传帮带”、学术讲座等,“手把手”教授、指导当地医生,不断提升当地医护人员能力。
消费帮扶:让更多“土特产”走出去
“宁夏枸杞品质好,价格实惠……”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一个个带货团队正激情四射地直播带货,努力让更多西部“土特产”走向全国。
图为狮城宁好电商网批(西部)运营基地货物展示区。(受访者供图)
盐池县这个电商基地的发展,得益于福建省石狮市对口帮扶。这些年,盐池县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将电子商务产业确定为县级重点产业,通过推动电商与农业、商贸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消费帮扶,逐步解决过去受制于地理位置偏远、销售渠道匮乏等“土特产”销售难问题。
“电商上下游资源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我们把资源对接过来,在盐池建立起覆盖供应链、运营、仓储等全要素的电商体系。”电商基地负责人施志雄说,目前,基地已有72家企业(商户)入驻,实现销售总额约10亿元。
铜仁抹茶、毕节天麻、遵义红茶……这些年,越来越多贵州好物走进广州市场。去年,广州累计采购、帮助销售毕节市农副产品33.24亿元。
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光华说,通过消费帮扶,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和昭通多家公司签订采购合同,推动昭通苹果、天麻等“土特产”不断走出去。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东西部协作方面,今年将重点做好消费帮扶等工作,突出抓好“促消费”,推动东部省份优质购销主体、网络营销资源与西部地区更加紧密衔接,促进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产品顺畅销售。(记者骆飞、林碧锋、邹欣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