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向宇

4月伊始,仲春的东北大地依然寒风凛冽。

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某国家调节储备玉米收储点内,前来支援黑龙江分公司收储工作的中储粮湘潭直属库白云分库负责人郭志军简单收拾了行李,裹紧外套大衣,便匆匆登上了前往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高速列车。“从双鸭山市到克山县有近1000公里,途中要在齐齐哈尔转车,克山县还有我们另一个库点,我得过去看看。”

2024年10月,我国北方进入秋粮收购旺季,中储粮集团公司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按照中储粮集团公司支援收储工作相关部署,湖南分公司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组建跨省支援收储工作专班和5个收储小组。临近退休的郭志军服从组织安排,毫不犹豫地挑起了湘潭直属库驻齐齐哈尔克山县瓮福金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仓储二区负责人的重任。

“国家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咱湘军‘吃得苦、霸得蛮’,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带着“站好最后一班岗”的信念,他踏上了北上黑龙江的列车。


郭志军(左一)与同事们在清理库区的积雪。受访单位供图

“虽然来之前就知道东北特别冷,但到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冷。作为南方人,此前从未想象过这样的严寒。”郭志军坦言,刚抵达齐齐哈尔时,室外温度常常低至零下30多摄氏度,生活工作都面临挑战。

起初,大家都不适应,冻伤是时常发生的事。为了抵御严寒,团队只能每天煮生姜水喝,尽量把身体包裹得严实点。


储粮团队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清除磅秤周边积雪,为收购过磅作准备。受访单位供图

为尽早适应东北收粮环境,工作上,郭志军积极向驻地直属企业的同志们请教,协调库点把关、对接相关部门、筹备收购设备、亲自走访种粮大户……收购工作期间,他每天五点半起床筹备,忙到晚上9点才结束。即便如此,他仍坚持每日组织团队复盘,确保问题不过夜。


郭志军(左一)组织晚上召开工作小结会。受访单位供图

“收购期间,为了减少送粮户的排队时间,我们最多同时开设6条收粮线,工作人员每小时轮岗一次。”郭志军告诉记者。高峰时期,他们单日最高收购量达2000吨,创造了克山县这座粮库建库以来的新纪录,仅用50天,便提前完成了收粮计划。

团队高效的工作赢得了当地农户的认可。4月7日,黑龙江省集贤县良顺粮食经销有限公司将一面锦旗送到了中储粮湘潭直属库驻齐齐哈尔某粮库的办公室。“‘黑土湘情粮为系,中储护航保民安’这几个字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郭志军念着锦旗上的字,开心地说道。


郭志军(右一)与锦旗合影。受访单位供图

从青葱岁月到鬓染霜雪,郭志军作为仓储领域的“行家里手”,深耕粮食行业38年,凭借丰富经验与钻研精神,多次破解行业难题,被同事称为仓储“活字典”。

2020年,中储粮湘潭直属库白云分库首次承担大豆储存任务。面对全新的仓储要求,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研究,结合大豆特性创新储存方案,在温湿度调控、虫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一套标准化流程。

最终,该批大豆出库损耗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企业节省数百万元成本,其储存技术成为行业标杆案例。

不仅如此,在粮食轮换工作中,他还经常带头深入市场调研,精准把握粮价波动规律,广泛对接优质客户资源,制定科学轮换策略。多年来,白云分库轮换工作始终位居分公司前列,成为企业增效的“稳定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种好、收好,还要储好、管好。用郭志军的话讲,守好“大国粮仓”便是守好了中国人的饭碗。

“马上要退休了,怎么还像年轻同志一样冲在一线顶着干?”记者问道。

“干了一辈子,要退休了我更得抓紧时间发挥余热,站好最后一班岗啊!”郭志军说。

列车徐徐向前,窗外的景色飞驰而过。顾不上欣赏,郭志军又低着头开始一遍遍梳理着库点的工作……这种镌刻着奉献与坚守的精神,正是无数中储粮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真实写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