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许继彬 李书宝 通讯员 高华/文图
电力调控中心是电网的“指挥中枢”,肩负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况、指挥处置各类异常的重要职责。
在豫西边陲三门峡,“85后”的陈琼已在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作16个年头,用一次次精准研判和专业调度,成为这座城市灯火跳动的“守护者”。面对工作难题,用突破的勇气和较劲儿的态度,成为创新工作的“探索者”;面对绿色能源的“资源禀赋”和“双碳”目标,她又奋勇争先,助力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绿色转型的“实践者”。
追光奋斗的人,终会光芒万丈!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陈琼作为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之一受到隆重表彰。
守护者:柔肩担重任 守护城市万家灯火
在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已工作16年的,始终觉着自己是“电力新人”。从刚入工作时“紧张到头皮发麻”的调度员,到如今冷静从容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即使身份不断转换,但她奋斗的脚步始终不止。
陈琼第一次走进供电调度控制大厅时,“看着密密麻麻的电网图和闪烁的电脑屏,只觉得脑皮发麻。”
而在三年后,因工作能力突出,陈琼担任调度班班长。此时,她已再无两年前的紧张与不安,更多是淡定与自信。问其中缘由,陈琼笑说,调度控制工作是电网的 “大脑”,而调度员则是电网运行的“指挥官”,掌控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调配,而她能做的,便是让所有变电站、高压线路等,清晰刻在脑子,练就“最强大脑”。
只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若将故事拆解到每一天,背后都是无数繁琐又不容差错的工作细节:调度控制中心需24小时值守,每天接电话数百条,为方便操作,陈琼要将电话直接夹在耳朵下,手上快速操作,之后便是迅速下达调度指令、关注厂站运行状况、分析电网潮流数据……
在调度中心指挥大厅,陈琼打开工作电脑,一边敲击鼠标一边演示,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线路分布于全市地图上,全域内千余条线路跃然眼前。
陈琼介绍,每次遇到故障时,工作人员需快速研判停电范围和故障原因,全神贯注监视大屏上的负荷曲线,及时下达调令,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负荷预测时,必须精准无误,因为稍有偏差,后续的电网平衡就会受到影响。一旦发生事故,他们需第一时间冲上去协调,要确保调控万无一失,其中压力可想而知。
2024年,陈琼担任调度控制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虽已在该岗位工作近10年,但陈琼越发“小心谨慎”。“调令如山,每一条线路都连着千家万户。每当站在调度台前,自己精神立马就紧张起来,让你睡觉你都睡不着。”陈琼说。而正是凭着这样的警觉和细心,她守护着城市的万家灯火。
探索者:“电力+气象”跨界融合 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在豫西三门峡,山峦起伏,峡谷茵茵,自然气候呈现“山多、大风多、鸟类多、河流多、微气候多”的“五多”特点。“往往是山下晴、山顶雪,市区晴、山窝雪。在遇到突发天气险情时,我们电力调度巡检等总是滞后一步。”陈琼说。
如何破解既要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又能根据天气情况“瞬秒”开展调度运检,成为摆在陈琼面前的难题。为此,陈琼决定让“电力+气象”实现跨界融合。
找专家、会团队、忙讨论……在气象数据与供电数据模型几经融合下,2024年,她促使当地电力气象预警体系正式运行,成功构建市、县、乡三级区域网格级气象预报服务,实现预警短信直达一线,提升对强对流、覆冰等气象灾害的感知力和防灾能力。这套“地市级电力气象预警体系”,以数字神经般的敏锐,有效降低停电风险,守护着崤函大地的电路动脉。
新时代的工匠,需要用一次次“突破”来检验创新成色。
“1开关自动合闸,变电站回恢复负荷,用时10秒!”陈琼激动的看着屏幕上的结果,紧握的手此刻也缓缓松开。2024年10月底,国网三门峡供电公司通过预设策略,模拟辖区内某110千伏变电站“故障跳闸”,在此情况下启动该变电站网络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设备(简称网络备自投)动作,用于检验基于国网智能电网调度系统下的创新性开发与布置成效。这项创新性模拟试验正是在陈琼主导推动下,在全省率先完成网络备自投实传验证并投入闭环运行,将变电站故障后恢复时间由“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
陈琼的“探索劲儿”远不止这些。
她积极开展QC和科技创新活动,高效完成《研究城市电网倒负荷新方法》、《降低调控人员结构性缺员比例》等技术课题,精准优化调控操作流程,大幅提高人才利用效率,全力服务“双碳”目标,分获全国《海立杯》QC成果发布会二等奖、河南省质量管理协会QC成果二等奖,以技术创新助力构建“安全、灵活、绿色”的新型电力体系。
实践者:瞄准“绿电”转型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你家的电从何而来?可能是崤山上的风,也可能是黄河的水。
“虽然目前仍以火力发电为主,但我们清洁能源开发优势多、前景好,开发量正在急剧增长。”已早早将目光瞄向“绿色电能”的陈琼,介绍起相关数据信手拈来。“这就要求当地电网的承载、消纳能力必须同步跟上,加快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可以说势在必行。”陈琼说。
大势所趋,便乘势而上!
近年来,立足当地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绿色能源“资源禀赋”,陈琼便瞄准“双碳”目标,不断将技术创新融入到能源发展中,持续优化当地电力资源配置,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全市43座新能源场站顺利并网。据了解,当地近两年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也逐年上升,2024年同比增长达11%以上,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百万余吨,有效助推地区实现全绿能供电,使当地清洁能源开发在全省“赢在起跑线”。
与此同时,在推动“绿色外送”工程中,面对豫西山区新能源消纳难题,陈琼主导实施“东送能力提升方案”,通过新能源场站并网、优化网架结构、引入稳定输电技术等措施,有效推动三门峡东部电网加强等多项电网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保障当地绿色清洁能源高效、稳定输送,东送能力从两年前的20余万千瓦提升到现在的80余万千瓦。
在陈琼看来,绿色,正在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底色,乘“风”逐“日”的“绿电”,对于矗立在黄河岸边的三门峡而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她和她的同事,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工作中,已整装待发、蓄势前行。
追光者,奋斗不止,自有光亮。
16年风雨、16载历程,陈琼深深的扎根在电力行业,相关荣誉纷至沓来。2014年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同年,其带班组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2025年更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的殊荣。每当华灯初上,三门峡“一河两岸”璨若星河,繁华绽放,陈琼看到的是“电力人”的荣光,电力玫瑰在此刻具象显现。
如今,陈琼努力的方向愈发明晰。在她每一处奋斗拼搏的路上,万顷春晖正破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