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4月28日发布《关于规范2025年“五一”期间市场价格行为的提醒告诫函》,针对酒店、餐饮、停车等民生消费领域,明确要求经营者严格规范价格行为,严禁哄抬价格、虚假促销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月29日《珠海特区报》05版)

“五一”假期将至,消费市场即将迎来集中释放期。发布《价格行为提醒告诫函》,通过对酒店、餐饮、停车等重点民生领域的专项价格监管,构建起覆盖全场景、全链条的价格监管体系,彰显了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的坚定决心。

告诫函的监管范围覆盖酒店住宿、餐饮服务与停车管理等关键民生领域,形成多维度监管矩阵。在酒店业方面,明确要求线上平台明码标价,并对客房类型、计价方式及附加费用进行显著公示,禁止以“系统故障”为由单方面毁约或加价。餐饮服务中,禁止使用“时价”等模糊表述,强调结账明细清单制度,从信息透明化层面堵住价格欺诈空间。停车场则实行政府定价制度,通过明示收费标准与落实军警车辆免费政策,保障特殊群体权益。这种多维度的制度设计,实现了从预订到消费、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流程监管覆盖。

数字经济时代价格欺诈手段呈现隐蔽化趋势。告诫函针对“虚构原价”“折扣价”“园中园联票捆绑销售”等新型价格欺诈方式,划定明确监管红线。例如,外卖打包费必须单独明示,杜绝通过隐性收费侵害消费者权益。对“系统错误导致加价”的行业潜规则予以明令禁止,要求企业承担技术风险与经营诚信责任。这种精准施策的监管方式,直指市场交易中的信任危机,重塑透明消费环境。

监管效力不仅依赖制度文本,更需建立责任传导机制。告诫函赋予消费者价格查询权与争议解决渠道,形成立体化监督网络。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信用公示、行政处罚、失信联合惩戒等手段,建立价格违法成本收益计算模型:当违法成本显著高于预期收益时,理性经营者必将主动放弃违规冲动。对拒不整改或情节严重者,依法从严惩处并纳入信用记录,使价格违法者真正面临“一哄而散”的市场驱逐效应。

价格监管不能止于节日提醒。我们需要把“节日监管”变成“常态执法”:通过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社会监督员等多种方式,将“提醒告诫”转化为常态化监管实践。在消费升级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强化法律震慑、完善制度约束、优化监管手段,切实守护消费市场的公平正义。

唯有让价格违法者付出足够代价,方能筑牢市场秩序的法治基石。节日价格行为提醒告诫函,是提醒也是警告:节日“哄抬价格”就要“付出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