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广西三月三·乡音播全球”系列活动“情聚侨乡美·潮涌梅江情”文艺展演在容县杨梅镇梅江河畔精彩上演,活动现场吸引上万名群众前来共赏侨乡文化盛宴。活动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观看人数突破5万人次,勾起海内外游子浓浓乡愁。
杨梅,这座获得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荣誉的华侨文化古镇,再次为世人所瞩目,这颗绣江上的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流经杨梅镇的梅江自古是容县南部的“黄金水道”
杨梅镇位于容县南部,杨梅江也叫梅江、梅江河,是绣江最大的支流,也是容县第二大河,全长58.6公里,由黎村河、杨村河流经杨梅镇、石寨镇等镇后注入绣江。
梅江河自古是容县南部的“黄金水道”。清代《容县志》记载,明代杨梅圩“商铺二百,竹排如梭”,陶器、瓷器顺流直抵梧州、广州,再转大船运往东南亚。
据1993年版《容县志》记载,一九四九年前,梅江河是容县南部的水上运输河道,5吨小型木帆可以通航至杨梅圩,竹排可直通杨村、黎村等地。容县南部的农副产品、陶器、瓷器等,主要靠竹排从杨梅圩运往县城再转运各地,工业品亦靠竹排由县城运往黎村等一带乡村。
▲梅江边还保存着当年用的拴船石柱
正因为特殊的交通枢纽地位,早在明代,梅江河畔就逐渐形成了集市,名为杨梅圩,是容县古代著名的三大圩镇之一。目前,杨梅镇依然是容县南部的经济、交通重镇,2014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现在,位于梅江北岸的杨梅镇的杨梅街村还保留着不少具有浓郁南洋风格的骑楼,形成了一条骑楼街。老街上的骑楼多为两层到四层,墙面窗头上方多有各种雕刻、壁画,做工十分精致。不少骑楼保存完好,仍有人居住,一楼的铺面也处于经营状态。
杨梅街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辉介绍说,这些骑楼建于清末时期,为当年杨梅籍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旅居美国的容县杨梅籍华侨杨剑锋曾写过一篇题为《情系杨梅圩》的回忆文章。其中一段如是写:“上世纪80年代时,杨梅圩还非常热闹,每逢日期尾数为三六九就是圩日,也就是赶集的日子,附近杨梅镇的村庄三德、红石、六荫和六别的民众都会聚集到杨梅圩来赶集;其他乡镇如六王、灵山、黎村、杨村、石寨和容城的群众也会来杨梅圩做买卖。那时候的杨梅圩,人来人往,人挨着人,除了杨梅供销社各种商店,还有从圩头排到圩尾的各种商贩。”
梅江成为杨梅人闯南洋的交通要道
在杨梅街东段,矗立着杨梅华侨文化古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碑墙,青砖碧瓦筑成的碑墙,是展示杨梅华侨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海内外杨梅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杨梅江大桥,见证了杨梅江航运的繁荣
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千年历史文化古镇杨梅镇享有容县“侨中之侨”的美誉。杨梅镇总人口近6万人,杨梅籍海外华侨华人却有4万多人,80%~90%家庭都有侨的关系,有所谓“国内一个杨梅镇,海外一个杨梅镇”之称。其中,长约600米的杨梅华侨古街有400余户居民、海外华侨华人2000余人,是远近闻名的“华侨街”,也是绣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漫步杨梅古街,“侨”元素随处可见。据当地村民介绍,曾经的杨梅老圩商贾繁荣,共有200余间店铺,有侨发祥、宏昌号等4家侨汇庄(侨批馆),曾是容县第二大商贸集散地。
黎辉带着我们来到在杨梅古街南侧的梅江河畔,这里流水潺潺,河的两岸古树参天,竹林茂盛,可见百年前梅江河的气势不凡。黎辉说,这里仍保留着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的候船碑亭和码头古道,杨梅乡亲们乘船经绣江、西江进入珠江入海到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外各地,清代以来,共有数万杨梅人陆续从此启程,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吉隆坡拓荒垦殖。他们将血汗钱通过“侨发祥”“宏昌号”等侨汇庄寄回家乡,滋养了学堂、桥梁与祠堂。如今古街上南洋风情的骑楼,正是侨胞“衣锦还乡”的见证。
杨梅侨乡美誉远扬海内外
依托底蕴深厚的侨乡历史人文,如今的杨梅镇深挖侨乡文化,筹集资金建设了“侨心桥”,修缮了侨发祥侨汇庄,建成侨文化展馆,还修建了“义渡碑亭”、梅江河畔景观步道等。
黎辉介绍,2019年以来,杨梅街村累计投入150余万元建设侨村,其中村民、华侨华人及各界人士捐资超过100万元。在2023年4月举办的“情聚侨乡美·乡音播全球”活动上,海外侨胞、侨眷侨属累计捐款160余万元支持家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百年古街焕发新活力。特别是桃花盛开时节,梅江河河堤成网红景点,每天都有几千名游客前来踏青赏花、寻幽访古,领略侨乡文化魅力。
梅江不仅是一条沟通南北的河流,还是文化线路和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见证。2024年10月16日,杨梅华侨文化古镇揭牌暨“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容县杨梅镇举行。杨梅华侨文化古镇的揭牌,是玉林市推动文化塑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杨梅镇作为玉林市最大的侨镇,素有“侨中侨”的美誉,拥有丰富的华侨文化和历史遗产,不仅是广大侨胞的故乡,更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
作为因梅江而兴盛的圩镇,杨梅的绣江航运文化已与地方特色深深融合。古老的民居、传统的手工艺店铺,承载着杨梅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现代的网红河堤、“三月三”歌会则为这片古老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杨梅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与梅江密切相关,对于生活在梅江两边的杨梅人来说,独特的绣江文化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也将生生不息!
来源: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