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航母,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是那种威风凛凛的海上巨无霸,满载战机,横扫千军。可你听说过没有,中国海军的辽宁舰,每次出海回来,都能顺手带回几十吨“海鲜”?这可不是什么新鲜鱼虾,而是附在舰底的藤壶。

这事儿听起来挺逗,有人甚至调侃说,航母才是“最大的捕鱼船”。但更让人纳闷的是,这些“海鲜”不吃也就算了,还得全部销毁。几十吨啊,想想都觉得可惜!

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母,2012年正式服役,吨位6万多吨,长度300多米,妥妥的海上巨兽。它经常跑远洋任务,比如去南海、西太平洋转一圈,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每次回来,舰底总会附上一层厚厚的海洋生物,尤其是藤壶。

据一些公开报道和估算,辽宁舰一次出海回来,带回的藤壶重量能达到几十吨,少的也有二三十吨,多的甚至接近50吨。这数量听着就夸张,但想想航母那巨大的底面积,再加上长时间泡在海里,其实一点不奇怪。



藤壶这玩意儿,属于海洋里的“钉子户”,只要有地方可粘,它就死赖着不走。航母这么大的目标,在海上跑来跑去,简直就是藤壶的“移动家园”。有人开玩笑说,辽宁舰出海是执行任务,顺便还干起了“渔业副业”,这“收获量”比不少渔船都猛。

这几十吨的说法可不是随便编的。航母这么大的舰体,底部表面积少说也有几千平方米。藤壶附着密度高的时候,每平方米能有好几公斤,厚的能堆好几层。按辽宁舰的体量估算,出海几个月后,藤壶总重量达到几十吨完全合理。

美国海军的航母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他们清理藤壶的官方数据里,单次清理量动辄几十吨上百吨。所以,辽宁舰这“几十吨海鲜”的说法,有理有据,不是吹牛。



要搞懂为啥辽宁舰带回这么多“海鲜”,得先聊聊藤壶是啥。藤壶是海洋里的一种生物,学名叫无柄蔓足类,长得像个小火山,外面裹着硬壳,里面藏着软乎乎的身体。

它们小时候是漂在海里的幼虫,找到合适的地方就粘上去,然后分泌一种超级粘胶把自己固定住。这粘胶牛到什么程度?能扛住海浪拍打,连高压水枪都未必冲得下来。

藤壶还特别能生,一只藤壶一年能产几千个后代,繁殖速度快得吓人。只要条件合适,它们能迅速占领一大片地方。航母在海上跑,舰底就是现成的“落脚点”,藤壶自然不会放过这机会。



别看藤壶个头小,对航母的危害可不小。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

藤壶附在舰底,把原来光滑的表面弄得坑坑洼洼,水流阻力一下子就大了。据研究,藤壶多了,能让船速下降10%以上,油耗增加40%。对辽宁舰这种大家伙来说,跑慢点可能影响作战效率,多烧的油更是天文数字。

藤壶有时候会钻进舰体的管道,比如冷却水管或者排水管。一旦堵住,设备散热不行,或者水排不出去,麻烦就大了。

藤壶的壳是碳酸钙做的,还会分泌酸性物质,时间长了能腐蚀舰体钢板。航母钢板虽然硬,但架不住常年被这么磨,结构强度会受影响。2012年有个海上石油平台,就是因为藤壶腐蚀太严重,最后歪了塌了。这事儿给航母敲了个警钟。

简单说,藤壶就是个“慢性毒药”,不赶紧清理,航母战斗力得打折扣。



藤壶粘得死死的,想弄下来可不是件容易事儿。辽宁舰每次回来,都得进船坞做大扫除。工人用高压水枪冲,用金属刮刀撬,有的还得上化学溶剂。

藤壶壳硬得跟石头似的,清理的时候碎片满天飞,效率低得让人抓狂。据说一次清理,少则十几天,多则几周,才能把几十吨藤壶搞定。

美国海军的数据能给我们点参考。他们每年花在清理藤壶上的钱高达2.5亿美元,差不多17亿人民币。辽宁舰虽然没公开具体花销,但按这体量和藤壶量,成本肯定不低。



清理下来的藤壶堆成小山,直接扔海里肯定不行,会污染环境。所以,这些“海鲜”通常会被集中收集,然后销毁。怎么销毁呢?一般是焚烧或者填埋,确保不留后患。这一步听着简单,但处理几十吨的生物废料,也是个大工程。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好奇:几十吨“海鲜”啊,为啥不吃呢?藤壶好歹是海洋生物,煮一煮不行吗?

其实,航母舰底刷了特种防锈漆,这种漆里含重金属或者化学毒素,就是为了防藤壶和别的生物附着。藤壶粘在上面,天天吸这些毒素,早就不能吃了。拿来做菜,等于给自己下毒。

况且藤壶附在舰底好几个月,早就死了不少,腐烂后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清理的时候,那气味能熏得人头晕,哪还有胃口下嘴?

藤壶是滤食动物,吃海里的浮游生物,顺便也吸了不少污染物和细菌。有的藤壶还可能带寄生虫,吃下去搞不好得病。

虽然有些地方的人把藤壶当药材用,但那是特意养的或者野生的干净货。航母上刮下来的这种,谁敢吃啊?所以,与其冒险,不如直接销毁,省心又安全。



藤壶这麻烦事儿,中国海军也不是干等着。他们一直在研究怎么少让藤壶粘上舰体。比如:

新涂料:开发了更牛的防污漆,能释放微量杀菌剂,把藤壶幼虫挡在外面。

超声波:有的设备用振动干扰藤壶生长,效果还不错。

改进设计:像山东舰和福建舰,舰底材料和结构都优化了,藤壶附着量比辽宁舰少了不少。

这些招数不能完全消灭藤壶,但至少能减轻负担,清理起来省点劲。

辽宁舰是“老大哥”,服役十几年,积累了一堆对付藤壶的经验。这些经验没白费,全用在了后来的山东舰和福建舰上。

2019年山东舰服役,2022年福建舰下水,尤其是福建舰,用上了电磁弹射系统,技术更先进,防污措施也更到位。海军还改进了维护流程,出海回来检查得更勤,清理得更快,藤壶问题慢慢没那么头疼了。



藤壶虽然烦,但它是海洋生态的一部分,清理多了也得想想环境。中国海军在这方面挺小心,尽量把销毁的影响降到最低。比如焚烧藤壶时控制排放,填埋时选合适的地方。这种军事和环保两手抓的做法,挺值得点赞。

其实不光辽宁舰,全世界的航母都跟藤壶过不去。美国的小鹰号、尼米兹级,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哪个不是回来一身“海鲜”?这事儿是航母的“通病”,谁也跑不了。只不过辽宁舰因为是中国第一艘航母,大家关注多点,藤壶的事儿才被放大聊。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儿,2023年澳大利亚一艘豪华邮轮“维京猎户座”号,因为藤壶太多,被港口拦下来整改,害得几百乘客行程泡汤。藤壶这家伙,真是逮谁坑谁。



辽宁舰每次带回几十吨“海鲜”,听起来好玩,背后却是实打实的麻烦。中国海军从辽宁舰开始,一步步摸索,技术越来越牛,应对藤壶也越来越有招。今后随着福建舰这些新航母上阵,这问题会越来越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