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饶毅在北大毕业典礼上发表一段演讲,演讲前后不足五分钟,却被9次掌声打断。演讲一开始,饶毅说了这样一句话:
“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
饶毅教授可能没有想到,整整10年后,这段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并被不断验证着。
被原配妻子举报出轨多人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一夜之间身败名裂,曾经的“驸马梦”也随之烟消云散。人们似乎很热衷于讨论桃色新闻,以至于在此前多日里,这件事始终围绕肖飞与董小姐的艳闻展开。
可随着越来越多细节被扒开,我们渐渐发现,这件事早已脱离桃色范畴,取而代之的是震惊、错愕和愤怒。
我们都知道学医是个很煎熬的过程,所以坊间一直流传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口号。而董小姐却截然相反,她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天才”。
先是董小姐的家世,公开信息显示,其父亲疑似为某大型国企二把手,母亲则是北京科技大学某学院的副院长。
这样的家世背景不得不让人感叹,有的人穷极一生都到不了罗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当然,罗马小姐而言或许并不重要,毕竟像她这样的“顶级天才”,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和父母差不多的水平。事实也证明,董小姐确实做到了。
再看董小姐的“励志”之路,公开信息显示,其高中就出国读书,高中毕业后随便申请个大学,大学期间又转入哥大下属的巴纳德女子学院,并在该学院读经济学。
本科毕业后,被协和的“4+4”项目录取。2020年疫情来临,董小姐上了一年网课,可以说没有学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然而就在第二年,她便能下场参与癌症手术。
2021年,参与该项目的第三年,她被某权威官媒放在文章首位报道。
2023年,在毕业典礼上,她被当成优秀毕业生代表,被王辰院士当成典型拿出来举例。原话是这样的:
“董袭莹同学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他们没有周六日,没有寒暑假,少有在12点前睡觉...”
总而言之,在当时那场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的毕业典礼上,我们的董小姐成了权威中的权威,励志中的励志。
只是不知道,当时坐在台下的董小姐是否感觉到一丝心虚和惭愧。
当普通医学上苦熬近10年,依然熬不到头时,董小姐再次用实际行动告诉诸位,天才就是天才。
随后董小姐的博士学位论文被扒了出来,大论文+综述+致谢+原创声明+授权书,总共只有61页。
而整个论文的正文,只有30页。论文正文30页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我当年本科毕业时,论文正文都有72页。而我那个远房表弟的大专毕业论文,正文都超过了30页。
只能说,董小姐的论文写得确实精彩,精彩到直接被减去了2年规培。
再看专业人士对董小姐论文的评价,到这里已经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一边是她的论文过于优秀,减免2年规培;一边是专业人士的嗤之以鼻。
但是,这些都不妨碍她继续“优秀”,继续顺着罗马的阶梯往上走。这里我没有用“爬”,而是用“走”这个字,是因为她真的只需要往前走就行了,而“爬”是留给普通人的。
一路开绿灯毕业后,她进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没错,就是我们俗称的东肿。后来规培又去了中日友好医院,当年参与的又是协和的“4+4”项目。
可以说,国内顶级权威的大三甲医院,董小姐全部都是轻轻松松手到擒来就能进去。
当普通人还在为弄到一个普通三甲医院的病床而感到焦头烂额,甚至求之不得时,董小姐早已在顶级三甲间来去自如。
我们再总结一下董小姐的天才之路:
美国高中→社区大学→转入巴纳德学院挂名哥大毕业→协和内科硕博→导师骨科→毕业论文影像学+宫颈癌的论文→被顶级官媒以封面图片形式报道肺部手术→论文过于优秀被免去2年规培→毕业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就业写指南。
到这里,我们甚至还可以自欺欺人地劝自己,说不定人家董小姐确实优秀呢?可看着接下来的一切,我实在找不到劝说自己的理由。
当年毕业典礼上那句“董袭莹同学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来自院士的夸奖还回想在耳边,另一边,关于董袭莹学历造假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有博主爆料说,哥大本科和巴纳德学院均查无此人。
如果说爆料属实,那真的完完全全只能用恐怖来形容了。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爆料的真实性,但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本科这句话确实是实打实的假话,因为无数证据都指向哥大本科没有这个人,她很可能毕业于哥大附属学院巴纳德学院,也就是俗称的“野鸡大学”。
眼看着东窗事发,一夜之间协和医学院校长当年说出的那句话又消失了。是的,董小姐从当年的优秀学生代表,顷刻间变成了查无此人。
更恐怖的是,事发后知网已经查不到董小姐的论文了,那些之前还在的论文也一夜间消失了。
而在维普网站上,只能看到董小姐以第二作者曾发表的一篇论文,只是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只有0.07也就是水到不能再水了。
到这里只能说一声遗憾,百年难出的一个人才,好不容易被我们碰见了,无数莘莘学子好不容易有机会来膜拜学习一下这位天才的论文,如今却搜不到了,这真实学术界和医学界乃至我们社会的巨大损失。
而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又查到了一些资料。比如董小姐的名字曾出现在北京某公司的投资人名单中,且法定代表人的名字又和传言中董小姐父亲的名字不谋而合。
按照时间推算,此时的董小姐应该刚刚在国外读高中。
更有意思的是,传言中的董总,早在2017年就和东肿有过合作。
这些细节很有意思,当然,这一切很可能只是重名,一切可能只是巧合。
到这里,我又想起了那个口口声声说着“家族传承吾辈责”的周公子;
又想起了那个童言无忌脱口而出:“我长大后想当农发行行长,继承我的爸爸,因为我爷爷是农发行行长”的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