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一条“中国不再生产出口美国的玩具”新闻登上网络热搜,这也意味着中美之间围绕关税战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这口锅肯定是特朗普本人来背,毕竟针对中国玩具145%的关税是特朗普加的。一旦中国减少甚至中断向美国出口玩具,美国的市场需求以及接下来的产业链供应都将遭受猛烈冲击。
多年以来,围绕玩具这个庞大的产业体系,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了牢不可破的供需关系,特朗普打破了一以贯之的平衡,局面势必会变得不可控。
玩具都将变成“奢侈品”
多年以来,美国人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玩具的存在。来自大洋彼岸的玩具产品物美价廉,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
CNN也坦言,随着特朗普高额关税的落实,多年以来廉价的玩具产品在美国将可能变成“奢侈品”。
一方面,因为成本的增加,中国的大量玩具企业不再接来自美国的订单,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零售商利润空间也被极限压缩,他们也不得不取消订单。
换言之,这种局面是双向的,而且产生的破坏力惊人。2024年,美国进口玩具的75%都来自中国。
高达177亿美元的进口玩具规模,如果不能通过中国来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接下来美国即便想从其他市场来弥补空额,短时间内也做不到。
可能有人会说,玩具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难道美国真的就不能够找到新的代替市场吗?或者是美国本土自己生产难道就不行吗?
表面上来看确实如此,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玩具不是一堆简单的“塑料”
多数人眼里,玩具就是一堆简单的塑料,可实际上玩具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尤其涉及到产业链供应,整个行业更是需要严密的衔接,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
以遥控玩具为例,内部的主要科技就是芯片,虽然不是精密的芯片产品,但是这些常规的产品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生产出来的。
举例来说,假如美国接下来把玩具产业链部署到越南或者是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工厂恐怕只能生产玩具的外壳、内部的芯片等产品,他们还没有生产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芯片出口和供应大国,各类型的芯片产品出口规模达到了新高,尤其是产业链的搭建,没有哪个国家比我国的供应体系更完善。
在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大家总觉得芯片跟高新技术有关,而实际上,芯片产品每年的主要消费都集中在玩具、洗衣机等常规产品领域。
这类产品的芯片需求才是巨大的,虽然不是什么高端的技术,但也不是什么国家就能随随便便生产出来的。
所以说,中国一旦不再把玩具出口到美国,后者短时间内是寻找不到稳定而合适的供应方的。别的国家没办法生产,即使生产也无法摆脱中国的供应体系。
如此一来,出口到美国的玩具还是有中国产品的影子,还是会受到关税威胁,反倒是成本和价格会更进一步上升。
哪怕是美国本土自己生产,他们的企业规模也无法和我国的企业相提并论。
96%的企业不成体系
玩具看似普通毫不重要,但是和其他产品一样,也需要完善的供应体系,尤其是大规模的出口企业,供应链越完善,生产成本也就越低,最终也就能获得更庞大的市场青睐。
美国多年来早就不生产玩具了,96%的玩具制造商都是小微企业,没有完善的供应体系,更不能大批量的生产产品。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像当年苏联轻工业落后,国内无法生产电视机、电冰箱等产品,不是说没有技术,而是说没有稳定而完善的供应体系。
美国国内的玩具制造就是这样的情况,多年来一直在“享受”来自中国的玩具产品,他们自己的玩具制造商早就一步步萎缩,每家企业的规模很小,也没有更大的市场。
毕竟,玩具生产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美国多年来恰恰最缺少的就是劳动力资源。劳动人口确实不少,但用工成本如果高昂,在整个产业体系上也就不具备竞争优势了。
也因此,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过去多年来,美国都没有大力发展自身的玩具制造产业。过去没有完成的事,现在仅凭特朗普的一句话就能把整个产业体系构筑起来吗?
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美国当然可以在本土生产玩具,可接下来的零售价格势必会攀升,就会变成媒体口中的“奢侈品”。
因为涉及到芯片等产品的话,美国还得从中国进口,关税壁垒绕不开,成本就必然会上升。哪怕美国自己生产芯片,产业链短时间内搭建不起来,即使构筑了起来,成本更会上升。
美国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玩具产能转移到越南或者自己的邻国墨西哥,可即便如此,也不见得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稳定的供应。
产能只有原来的10%
如果美国将玩具产能转移到越南、墨西哥等国家,下一步他们的产能只有中国产能的10%,哪怕是开足马力生产,也不能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
首先,这些国家没有供应链体系,一切都要重新构筑搭建,而打造完善的供应链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逐步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玩具产品价格都不知道上涨了几轮了,消费者肯定不愿意忍受,接下来就会倒逼市场去寻找其他措施。
其次,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即使把产能转移到别的国家,芯片之类的产品他们也不能生产,最后还是得从我国进口。
如此一来,玩具的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反倒会因为供应链的拉长而增加时间成本,最终美国本土的消费者也不能忍受。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相当无解的局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美国偏偏要绕开中国去寻找“代替方”,所以无论如何都是走不通的。
八成以上的是出口企业
统计显示,国内的玩具制造商85%是出口企业,玩具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尤其是近10年来,玩具的外销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具体来看,国内的玩具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5个地区。广东省的出口占比达到了67.39%,是国内最大的玩具制造和出口地区。
我国的玩具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玩具总销售额的70%都产自中国。
美国当然是我国玩具出口占比最大的国家,占比超过了30%,欧盟排在第二,占比超过了20%。
除此之外,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加拿大、日本也是我国玩具主要出口的国家。
以2019年第一季度的出口规模为例,玩具的出口规模达到了37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8%。最关键的是,我国的玩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也在逐年增强。
2013年到2017年,我国玩具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从0.15增加到了0.23无论是从出口规模,还是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世界市场都离不开中国的玩具产品。
换句话说,接下来因为关税的影响,短时间内我国的玩具制造商可能会失去美国的市场,但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还在持续增长。
国内的玩具制造商一方面在进一步深耕欧洲市场,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拓东南亚和中东等新兴市场。
浙江的一些玩具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以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广东的一些企业则正在加速开拓东南亚市场。
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还在加快转型升级,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所以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的企业离开美国市场也能活得好好的,但是美国的市场一旦失去了中国产品的供应,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因为,随着玩具价格的上涨,也会带动周边产品的价格上涨。
婴幼儿产品价格都会上涨
玩具本就是面向婴幼儿市场,关税政策产生的破坏力不仅仅会体现在玩具产品上,下一步还会波及到奶粉、衣服等一系列婴幼儿产品。
这些产品美国也都是从我国进口,因此价格肯定会上涨。即使接下来找到了新的供应方,由于产业体系的搭建需要时间,还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再者,婴幼儿产品使用频率高,基本上都属于频繁购买的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会推高美国家庭生活成本的压力。
所以说来说去,是特朗普亲手给美国家庭调高了生活成本。就目前的趋势来看,由于不确定因素还在累积,价格上涨的同时还会带动其他不可控风险的增加,而且还是持续的。
结语
未来的情况会怎么变化不在于我们,而在与特朗普接下来要采取怎样的措施。特朗普一直把关税政策带来的破坏力看作是阵痛,可如果阵痛变成长痛的话,美国人肯定会发飙的。
换句话说,玩具只是一个方面,未来其他领域还会有别的不确定的风险在累积。对国内的玩具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产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新的市场需要开拓,产品的品质以及影响力也需要多维度的去发展。
参考资料:
《中国被曝已不再生产出口美国的玩具,曾经物美价廉,如今已是奢侈品》 快科技 2025年4月18日
《中国玩具市场出口竞争力分析》 商业创新期刊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