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4月的大理,洱海碧波荡漾,田野油菜金黄。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一场面向未来的农业革新正在悄然启幕。4月25日,由拼多多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这里正式揭牌。

不同于传统课堂,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了广袤田野。通过扎根田间地头,科技小院师生们一边攻克生产难题,一边探索如何让农产品更好对接市场,让科研成果真正变成农民手中的增收实效。

拼多多赋能科技小院打造产业新链

自2009年以来,科技小院蓬勃发展。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目前已建成科技小院1800多个,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遍布31个省(区、市)。

人民日报海外网了解到,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环节,更注重从科研、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贯通。通过搭建“党政产学研用”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农业生产服务中发现问题、在交流研讨协作中解决问题,旨在以“学研商”协同创新模式培养高质量兴农人。


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揭牌仪式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举行。刘长白|摄

“作为支持科技小院发展的社会商业力量,拼多多助力科技小院的工作重心正从农业生产端延伸至销售端,希望推动小院的优质农产品从‘销售无门’到‘抢购一空’。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是全国科技小院里独一份的存在,满足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目标,能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在揭牌活动现场表示。

张福锁还指出,“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如何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比如研发绿色农产品、推广绿色智能肥料。但数商兴农科技小院的重点,是如何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安全、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与拼多多的合作,不仅关注如何将优质农产品顺利送达消费者手中,还能通过收集消费端反馈,让科研创新更加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我们对这座小院赋予了三个方面的期许,一是希望它成为高质量科研课题的‘孵化器’;二是希望它成为农业全产业链人才的‘培养皿’;三是希望它能成为全国科技小院的‘交流网’。”

科技小院探索数字商业兴农新模式

在古生村,数商兴农科技小院的创新实践正在展开。为了破解传统农业施肥粗放、养分流失严重的问题,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拼多多的支持下,联合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设计并构建了集“实名制购肥、定点配送、精准施肥、监控监管”为一体的养分智慧管控体系,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农户科学施肥、改善区域环境。目前,养分智慧管控体系已在古生片区南庄开展试点工作,试点面积100亩,含40余个田块,涉及20余名农户。


科技小院学生向与会嘉宾演示养分智慧管控体系运行模式。刘长白|摄

“养分智慧管控体系就像‘农业版12306’。”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表示,“该体系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还能精准管理农户地块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形成精准施肥方案并落地实现,合理调控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预计使试点区域排入洱海的氮磷量减少30%以上,能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减轻对洱海的环境压力。”

云南大理南庄的农户李冲在体验过养分智慧管控体系称,“以前我们施肥都是凭经验,多了担心烧苗,少了担心产量不行。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下单很方便,30分钟就能送货上门,非常省心。”

不仅如此,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还被打造为各地科技小院学术交流组织“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的活动基地和大本营。通过构建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筛选各地科技小院优质农品,直接对接消费市场。

而这背后,从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所推出的“千亿扶持” 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期,拼多多通过“千亿扶持”计划,落地了首批助商惠农举措,包括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发挥平台数字化优势,立足“土”,体现“特”,做大“产”。而在农业科研领域,为了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丰富农产品优质供给,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将继续助力科技小院发展,支持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培养更多既懂前端科研、技术推广,又能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后端销售的“兴农人”。

科技小院新一代“兴农人”

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宣布共同推出“科技小院强农兴农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为依托,打造农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而杨静就是其中代表。

三年前,杨静作为一名学生加入古生村科技小院。起初,她在入户调研中屡屡吃闭门羹,一度感到挫败。但随着与农户深入交流,她逐渐明白,农业创新不仅要提高产量,更要帮助农民增收,真正打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杨静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此前她们曾在古生片区推广油菜种植技术,农户们油菜种得又好又多,但由于缺乏销路,最终滞销。杨静回忆说,“以前我只关心农业技术本身,但真正下乡后发现,种得好,不一定卖得好。那一次让我深刻认识到,特色、品质农产品的打造和成熟销售渠道的拓展,比单纯增产更重要。”

毕业后的杨静,选择回到古生村创业。她以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为阵地,积极推动科技小院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与升级。


杨静计划将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卖到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助农户增收。刘长白|摄

去年9月第七个丰收节来临之际,拼多多支持了一场特别直播节目。杨静严选了9个科技小院的22款产品登上直播间,其中,四川峨边笋用竹科技小院的冷笋上架后被迅速抢空,广西北海海岸带生态农业科技小院的虾干补货两次后依然售罄。“科技小院的农产品质量都很好,以前苦于没有成熟的销路,现在有了拼多多支持,不仅打开了销路,更提升了品牌效益。” 杨静说。

如今,杨静已经在线上渠道上线100余个SKU,覆盖全国20余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只等后续完善产品矩阵、优化物流合作,就可以正式销售了。杨静表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产品,接下来我们也计划实地探访全国各地的科技小院,比如山东乐陵金丝小枣科技小院。”

“如果说每个科技小院是一枚星火,那么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将为这些星星之火添上燎原的东风。”侯凯笛表示,“包括优质的小院农产品在内,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希望覆盖更多的好产品、好商家、好技术,让农户、用户、商户都能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海外网 穆瑀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