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4年12月,中国房贷利率是3.09%,美国是6.85%,韩国是4.18%。德国2023年9月公布数据是3.85%,新加坡2022年12月数据是2.97%。
中国的数据相对来说,属于低位区间,仍有下降的空间。
2024年12 月个人房贷利率 3.09%,处于3.0%-3.3%的区间,属于当前商业银行最优博弈策略区间。
迷惑的是,房贷利率不断下降,并未带来居民消费的刺激,原因是什么?
试图归纳一个结论:利率下降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取决于居民对利率下降预期持续时长的认知。若预期持续时间较短,居民会因贷款成本降低而体验到类似意外之财的短暂喜悦,促使短期消费需求增加,但长期消费需求会回归至初始水平。
相反,若预期持续时间较长,尽管初期也会有类似短暂喜悦感,长期利率下行引发的悲观预期将导致跨期替代效应、债务积压效应及预防性储蓄效应等负面作用逐渐显现,使得消费需求先增后减,最终低于初始状态。
房贷利率下降的趋势底部在哪?
第二次存量房贷以后,央行已经将LPR的定价权完全交给商业银行。现有定价机制,基本上留下30bp的区间差异。大概率,未来存量房贷在3.3%,新增房贷在3%-3.3%之间。
如客户的房贷LPR加点值高于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加30BP的,客户可向我行申请调整LPR加点值。如不高于,则无法调整。 全国新发放房贷利率平均加点值=人行最新公布的全国新发放房贷平均利率-该利率对应季度内各月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的算术平均值。全国新发放房贷平均利率以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利率政策栏目公布的为准。
根据以上游戏规则,只要LPR不变,商业银行对新发放个人贷款利率控制在3%-3.30%,就不会触发存量房贷的变化。
当然,假如大多数商业银行陷入囚徒困境,率先跳出来对新发放贷款设置定价突破3%,比方说设定利率是2.95%,个人就可以找银行调整自己的加减点,从LPR-30BP,变成LPR-35BP,但这个加减点的下限与当地的设置有关。
如果,大多数商业银行直接突破2.95%,甚至一步到位2.50%,要么是倒逼LPR降低,要么是干瞪眼,没啥太大的办法。
央行不会给存量房贷设置统一调整,如果商业银行突破3%,甚至2.5%,央行为了群众的利益,只能被动的降低LPR报价,从这一点来说,央行把房贷市场的决定权彻底交给了商业银行。当然LPR未来五年上涨的概率很弱,但是维持在3%这个低位置,近乎是底部。
预计2025年,房贷利率不会下降,会在3.0%-3.3%左右,持续一年时间,后续要看经济恢复情况,指不定会有银行主动降低利率,并带动央行LPR减少。
当前利率体系,OMO作为利率中枢,已经诱导性下降好多,隔夜拆借市场的利率实在在1.6%横盘徘徊,银行间一年期存单更能反映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目前是在1.6-1.8%之间横盘。
已开启送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