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实习生许涵毅 武汉报道4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会上知悉,近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美丽湖北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对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作出系统安排,明晰行动方向和具体路径。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何开文表示,湖北是生态大省、“千湖之省”,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生态环境优渥”是战略内核。此次出台《行动方案》,就是要以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为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行动方案》总体目标分三步走:到2027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湖北段和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洪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到2030年,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到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湖北高标准建成。
为实现目标,《行动方案》围绕重点领域,统筹部署6大行动,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聚焦长江高水平保护,《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打好湖库治理、入河入湖排污口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化工企业污染防治四大攻坚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同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控源、截污、活水、修复,推进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聚焦大气污染固定源、移动源、面源、外源“四源齐控”,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据了解,全省生态质量指数(EQI)持续保持一类,长江、汉江、清江干流,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Ⅱ类。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全省自然本底优良,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稳定。
对于环境资源利用,《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行动。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湖北还将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度三大体系,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何开文提到。
围绕美丽系列建设,《行动方案》指出,要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梯次推进美丽山川、美丽河湖建设。
据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汉秋介绍,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突破880万亩,化肥农药减量成效显著,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4%和79%,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改造卫生厕所837万户,污水治理率54.3%,形成“厕污共治”等可推广模式,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此外,《行动方案》指出,要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行动。做好全国碳市场行业扩容服务和区域碳市场建设,打造碳市场高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打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高地;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改革,打造环境权益交易高地。
何开文表示,“生态环境优渥”既是对已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殷切期待。“我们要以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推动生态环境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夯实建成支点的绿色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