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媒体看邢台

到城市规划展览馆探寻城市发展新脉络,去泉文化体验中心看泉域生态新画卷,进特色产业集群展馆观产业发展新图景


从邢台“三馆”看古城新变

春风拂过邢襄大地,群泉涌动生机勃发。

4月22日,邢台市举办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暨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建设集中采访活动。此次活动由邢台市委宣传部主办,邀请多家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参与,实地探访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邢台智算产业园、好南关休闲街区、百泉鸳水公园、华庄泉、自行车文化产业园等多个点位,多维度感受邢台发展的强劲脉动。


4月28日无人机拍摄的邢台百泉鸳水公园。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在该活动期间,媒体记者团参观了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泉文化体验中心、特色产业集群展馆。3个馆通过实物展陈、多媒体互动等形式,集中展现了邢台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让人真切感受这座拥有3500年历史古城的生机与活力。

谋定规划“先手棋”

擘画古城发展新图景

邢台市规划广场绿树掩映,健身步道环绕。约320米长的历史景观轴,依次布局“井”字地雕、“黄帝凿井 聚民为邑”微景观、“祖乙迁邢”群雕、邢台历史大事记地刻、“井邑泉邢襄信”文化灯柱、涌泉水景、“邢之源”雕塑等,让人一眼望千年。

邢台,别称邢襄,素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称。沿着历史景观轴一直向前,就是4月初开放的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这座馆以“太行泉城 美丽邢台”为主题,分为“泉润万物、印象邢台”“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科学擘画、绘就蓝图”“与你同邢、共创未来”四大展区,借助数字沙盘、3D视频等,全面展示邢台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打造城市会客厅。

走进馆内的时空长廊,这里布满了历史老照片。其中有一方互动区域,上面有邢台的地标性建筑和街道的历史样貌,随便选一处用手擦一擦,如今什么样便清晰展现在眼前。“从中能看到前后的对比变化,很直观。”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讲解员说,每个展区都融入了具有互动性的触摸屏体验区,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科学擘画、绘就蓝图”展区,重点展示了邢台市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邢台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谋划的总体开发保护格局。从中能够看到,邢台将构建“一主两副三带,一屏三区多廊”的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城镇空间“中心集聚、轴带发展”,持续做大做热做强中心城区,着力打造邢台高铁商务片区、百泉鸳水旅游度假区等11个重点片区,塑造“疏朗绿美、古韵暖彩”的城市风貌,形成“一心四带”的产业空间布局。


4月22日拍摄的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河北日报记者 吕若汐摄

在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邢台高铁商务片区沙盘前,大家纷纷停下脚步。“这个片区将利用区位优势,建设成集企业总部、科创基地、生态绿芯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之心’,通过打造总部基地,加快产业平台建设,成为做大做强做热中心城区的新引擎。”该馆讲解员介绍。

近年来,邢台市一手抓工业立市,一手抓文化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邢台将着力打造京津冀联动中原的现代化重要节点城市,全国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健康食品产业重要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的太行泉城。

走活泉水“生态棋”

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春日的邢台百泉鸳水公园,处处洋溢着生机。狗头泉湖面平静如镜,偶有白鹭振翅掠过,荡起一圈圈涟漪。听荷泉、银沙泉、瓦罐泉、武家庄泉等泉眼错落分布,各具特色。在群泉环抱之中,今年1月正式开放的邢台泉文化体验中心,如同镶嵌在水韵画卷中的明珠,向游人展示这座太行泉城的前世今生。

在泉文化体验中心,立体沙盘上流动的灯带勾勒出泉域水系脉络,电子屏里40年前泉群干涸的黑白照片与近年复涌的高清视频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一部可触摸的泉域生态史。“这里全面展示了邢台百泉的成因、分布、特质,记录了邢台百泉的历史演变。”讲解员陈宗威说,这座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数字体验于一体的场馆,不仅是泉域变迁的记录仪,更成为游客理解人水关系的认知枢纽。

源远流长的百泉泉水,是邢台独特的自然文化符号和宝贵财富。邢台市建立保护泉水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百泉生态保护研究促进会,修改完善《邢台市百泉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草案)》,加快编制《邢台市百泉泉群保护规划》,推出立法、规划、补源、节水、生态、监测、应急、宣传八大类20条措施。建成百泉泉域监测指挥中心,为泉水保护装上“智慧大脑”,实时掌握百泉泉域岩溶水动态和主要泉眼状态,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为泉水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当汩汩清泉重返城市版图,邢台的泉与城如何有机融合?

邢台因“泉”制宜,持续推进百泉鸳水公园、七里河景观长廊、襄湖岛等亲水空间建设,构建水韵交融的城市生态格局。去年10月,百泉鸳水公园开园,精心打造听泉、弄泉、品泉、悟泉、吟泉、赏泉6个泉文化文旅功能板块,为游客提供集观赏、游玩、研学于一体的多元体验场景。今年5月1日,首届百泉鸳水婚俗文化艺术季将在这里开幕,通过打造汉婚展演、潮玩露营等场景,吸引各地游客共同感受传统文化与创新艺术交织的魅力。

邢台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做足“泉”文章、推介“泉”文化,按照历史记载、空间位置等对主城区16处泉眼进行可赏、可听、可体验的设计、建设、改造,串泉成线、连线成片,确定了总长32公里,含9个精品点位的泉城游主题线路,泉元素、泉业态越来越丰富。

“通过系统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品牌活动推广,我市初步形成‘一街一河五湖十六泉’旅游休闲城市主体框架。”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左梦玺介绍,“一街”即纵贯古城南北轴线的邢州老街,“一河”即横穿主城区的七里河,“五湖”即主城区水面积较大的达活泉湖、狗头泉湖、百泉湖、襄湖、邢泽湖,“十六泉”分别为鸳鸯泉、飞龙泉、华庄泉、月亮泉、盼生泉、听荷泉、明沙泉、瓦罐泉、饮马泉、达活泉、柳溪泉、武家庄泉、银沙泉、狗头泉、黑龙泉和百泉。

绿美邢襄,水润古城。狗头泉边、七里河畔游人如织,文旅活动陆续展开;邢台学院内,“柳溪春涨”古景重现,学子在泉畔读书的身影成为一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已徐徐展开。

下好集群“特色棋”

推动质量规模双提升

家有好物,愿共享之。在邢台市特色产业集群展馆,世界最大的羊绒及羊绒制品集散地、全球最大的轧辊研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基地……这些闪耀的“最大”标签,不仅是邢台产业实力的直观展现,更串联起一座城市向新而生的发展脉络。

“这块橱窗玻璃其实是透明液晶屏,触摸屏幕上的产品图片,就能看到详细介绍。”该馆负责人朱文静说。一路走来,她讲起玻璃、羊绒服装、自行车(童车)、食品加工、轴承等特色产业由量变、质变到裂变的跨越发展历程,说起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故事如数家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这座在全省率先建成的市级特色产业集群展馆,是邢台产业发展成就的展示窗、招商引资的会客厅以及工业科普的“活课堂”。数字孪生、透明交互等现代技术轮番上阵,结合实物和展板,集中展示了300余件拳头产品,立体呈现邢台雄厚的产业根基、鲜明的集群特色及产业发展目标路径,让在场的媒体记者直观感受到这座冀南城市的产业厚度。

近年来,邢台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深入推进技改投资倍增行动,创新推广“共享智造”“园中园”模式,健全营商环境保障机制,引导企业强化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闯出一条以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为引领,具有邢台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邢台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智杰表示,去年,该市44个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首次突破6000亿元,超百亿元集群达22个。今年,将立足全市各个集群特点和需求,坚持一群一策,逐集群打造各具特色的比较优势,全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质量、规模双提升,力争全年营业收入突破6500亿元。

以“规划建设”之笔,勾勒古城文脉与新城气象交融新画卷;以“群泉竞涌”之姿,续写太行泉城的水韵传奇与人文复兴新篇;以“产业集群”之基,培育丰沃的产业经济土壤和广袤的多元业态空间……3个馆,既是城市硬核实力的全景展现,也是对外发出的温情邀约。

作者:河北日 报记者 吕若汐 闫德见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韩亭亭 范永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