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
日照市政府新闻办召开
“抓项目 优环境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环保助企惠企14项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市项目提升年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工作安排,出台《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助企惠企若干措施》,通过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惠企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在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便利化、政务服务高效化、污染治理精准化、执法监管规范化,全力打造生态环境领域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形成精准治污有力度、惠企服务有温度、产业发展有速度的多元共赢格局,为企业守法经营、绿色发展保驾护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解决企业愁盼问题
立足生态环境部门职责,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切实解决企业关心的环境要素保障难、现场执法检查多、环境信用修复难等环保方面难题,服务企业绿色发展。
二是聚焦环保领域改革创新
结合日照实际和企业诉求,瞄准企业痛点难点,大胆创新、主动探索,通过创新开展“打捆审批”、小微产废单位全域收运、 “点单式”普法、“学法减罚”、打造“红纽带•绿引擎”党建共同体、搭建“生态环保会客厅”等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领域惠企措施,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到改革政策红利。
三是聚焦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建立事前主动对接、事中跟踪服务、事后帮扶指导的全链条环境服务体系,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平台、环境要素指标信息管理平台、“天空地一体”智慧监管平台等,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便利度和获得感,服务全市绿色发展。
环评审批方面助企惠企有关举措
一是深化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提前介入机制。围绕312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面梳理环评服务清单和管理台账,打破常规工作壁垒,灵活开展预约评估,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在项目环评编制完成前,主动对接企业,实地考察项目现场,从选址合理性、产业政策符合性等多个维度,为项目提供专业的前期分析,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项目环评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创新推行环评审批改革优化服务模式。创新推出“一窗通办、并联审查、同步发证”服务模式,针对工艺简单、建设周期短的项目,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推动环评、排污许可两项事项由“串联式”办理转向“并联式”审批,加快推进“环评+排污许可一体化办理”。积极引导塑料制品、石材加工、橡塑制品等园区企业开展“打捆审批”,降低企业成本。推进日照高新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工作,争取日照市更多省级园区纳入省级、国家级改革试点。
三是切实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源头预防作用。积极推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公众版平台应用,引导政府相关招商部门及企业通过平台,比对分析项目选址合理性、产业政策符合性等,充分发挥分区管控平台“预研判”功能,降低企业前期咨询成本,赋能服务项目决策。
建设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有关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统筹污染物减排和建设项目环境要素保障,在提前完成省下达日照市“十四五”减排任务的基础上,一季度共为亚太森博浆线增效提产技改、华泰纸业50万吨绒毛浆等68个建设项目保障污染物总量指标,累计保障二氧化硫198吨、氮氧化物957吨、烟粉尘116吨、挥发性有机物107吨,实现重点项目环境要素“应保尽保”。
一是对全市重点项目环境要素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服务清单,对全市103个省重点、209个市重点项目逐一分析环境要素需求,在环评阶段提前介入,指导选用先进技术,科学核定总量指标,并做好跟踪服务。
二是强化全市环境要素指标信息管理平台使用效能。充分利用平台动态更新全市及各区县污染物指标存量情况,为项目招引和落地提供参考,精准配置污染物总量指标,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指标需求。
三是实施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环境要素统筹保障。指导各区县全面梳理减排工程指标需求,经充分挖掘减排潜力后仍存在缺口的,可申请全市统筹调配。市级无法保障的,积极申请全省统筹调配,或与其他地市协商调剂予以支持。
四是试行小微企业总量指标豁免。对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的产业园区内(目前高新区为试点园区),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氨氮小于0.01吨的建设项目,在环评审批中,建设单位免于提交主要污染物总量来源说明,总量确认可不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由生态环境部门统筹替代来源并纳入管理台账,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方面惠企减负措施
一是规范涉企检查。严格落实上级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检查”。加快“鲁执法”的推广使用,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实现涉企环境检查全流程受控、可回溯管理。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管理规范、守法意愿强的企业应纳尽纳,依法依规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切实做到“无事不扰”。严查严重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的法治营商环境。
二是推行智慧执法。在全市重点排污单位完成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的基础上,对1153家其他排污单位安装用电远程监控设施,数据实时上传指挥中心,实现对企业的全时段监管。搭建AI智慧执法平台,打通水、气、固废、环评和排污许可等各类数据库壁垒,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动态监控企业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有效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提升智慧监管水平。
三是实行违法预警。通过大数据筛选比对发现的问题,尚未构成违法行为,采取微信群自动提醒、短信自动通知和人工电话告知等措施,实行事前“送服务”,督促企业立即进行纠正和整改。对企业实施24小时远程监测监控吹哨预警,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污染,及时纠偏,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检查企业290家次,其中非现场检查160家,占比55.17%,对6件符合“不罚轻罚”情形的案件采取减轻处罚,免减罚款金额41万余元,获得企业好评。
来源:生态日照
编辑:彭婷
审校:张珊
值班主任:孙立梅
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