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博士稍早在社群里看到一条异常离谱的新闻,如标题所示,一位学历不错的程序员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了14年,却连“HP就是血条”这样的基础常识都不知道,最后因为能力原因被公司裁员。程序员不服闹到了法院,告公司“违法解雇”。目前该事件已经通过多家台湾省媒体的报道变得甚是火爆。我个人觉得里面的细节槽点多多,不过有法院的“背书”,应该不是编辑记者胡编乱造的。好了,话不多说,让我们先来看看整件事情是怎样的。
廖姓员工是台湾省高雄一名手游研发公司的程序员,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具有电脑科学和语言学双硕士的学位,工龄14年,月薪为4万2950元新台币。根据他自己的说法,公司裁他的原因是嫌他年纪越来越大,且不会交际,在游戏公司上班却不玩游戏,明知他负责某款游戏的后端工作(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却调到另一款游戏的前端工作(使用者界面开发维护)。新工作内容不熟悉,公司也没有相关培训,然后就以绩效不佳为由裁员。
而根据法院的调查,廖姓程序员当年进公司的时候,并没有跟公司约定只负责游戏后端,而且其在工作经历中,完成过某一款游戏的前端工作,显然具备游戏项目前后端的工作能力。在2020年左右,公司发现:业界都会把前后端程序交给同一位程序员负责,这样节省人力且效率更高。于是,公司的程序部门进行改革,所有的程序员都开始兼顾游戏项目的前后端,只有廖姓程序员配合度不高。
2023年11月,廖姓程序员负责的游戏在后端这一块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不需要专人处理了。于是公司指派新的项目给他,工作自然是前后端都要负责,同时派另一位资深同事协助,不过两个月后,项目进度为零;2024年1月,公司又让廖姓程序员加入另一个项目,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员工辅导改善计划,最后完成率只有34%。
根据游戏公司主管的相关证词,公司让程序员同时负责前后端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个时间前,廖某还是可以完成自己工作的,不过他从不玩游戏,策划多次反馈和他沟通的成本很高,比如:他不知道游戏HP(游戏角色的血量)的意思,各种游戏术语都需要策划详细解释。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新功能他做不出来,而另一位工作经验只有一年多的程序员只花2个多月就做出来了。
而在节点之后,廖某的工作情况每况愈下,效率低,甚至有些事情不想做、懒得做。法官判定其工作品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表现不佳,专业能力不足又不愿意改善,在限期辅导期间依然故我,确实无法胜任工作,因此公司的解雇是合理的。如果以上的诸多细节都没问题的话,博士觉得这位算是摸鱼届的高手了,虽然学历不错,但是做游戏的不玩游戏,不仅自己效率低,而且会给同事造成困扰。本人做过游戏策划,配合过的程序员基本或多或少都玩玩游戏,不然真的很难沟通,有些东西想解释都没办法解释明白。
网友们槽点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留美双硕士的月薪换算成人民币是9676元左右,这个工资不太合理!二是不玩游戏、不懂游戏的人还能在一家游戏公司工作14年,上司老板才有问题吧?大家纷纷表示这条新闻很离谱,除了事件里的员工和老板离谱之外,报道这条新闻的记者也蛮离谱的,里面有些细节描述地过于夸张,哥们现在肯定知道血条叫HP,而不是“做游戏14年不懂血条叫HP(报道标题)”。
博士大概梳理了一下,以上是个人猜测:14年前,手游处于兴起阶段,那个时候相关的产品不管是玩法还是机制都相当简单,廖某毕业后,虽然不玩游戏,但还是可以处理好日常工作;从上面的描述看,廖某显然是不够“上进”的摸鱼党,每天做完自己手头上的活后就躺平,这本来也没啥大问题。只不过后来手游的发展极快,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能够摸鱼的人越来越少,已经躺平多年的廖某自然不能胜任工作,沦为被裁的对象。至于薪酬,报道里未能说清楚是目前的工资,还是14年前的,也没说奖金这一块的细节,编辑这么处理可以引发热议,毕竟许多人都喜欢看到学历和收入不匹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