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西湖大学的一则官宣消息引爆网络:



自2025年起,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将首次突破地域限制,面向上海、江苏、河南、广东、重庆招收本科生。

其中,河南省的入选引发广泛热议。



不少网友直言:“河南考生终于盼来曙光,感谢老乡施一公!”

打破地域限制,西湖大学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校,西湖大学自成立以来,便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定位备受瞩目。

其首任校长施一公院士更以“打造中国版加州理工学院”为愿景,推动学校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领域迅速崛起,部分学科实力已跻身全国前列。



然而,受制于办学条件与审批限制,西湖大学此前仅面向浙江省内招收少量本科生,年均不足百人,外省学子只能望而兴叹。

此次扩大招生范围,不仅是西湖大学办学规模的一次突破,更是其迈向全国的重要里程碑,并首次开设临床医学专业,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河南与重庆两地考生可通过普通高考报考,而其他省市则采取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河南为何成为“黑马”?网友:施一公的乡土情怀

在扩招名单中,河南省的入选被网友称为“意外之喜”,实属罕见。

长期以来,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高考大省,却面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困境。



数据显示,河南985高校录取率仅1.14%,211录取率不足5%,常年位居全国末位。尽管民间呼吁名校增加对河南的倾斜,但实际进展缓慢。

正因如此,西湖大学此次直接将河南纳入首批扩招范围,显得尤为难得。

有网友分析,这一决策背后离不开校长施一公的河南情结。作为从河南走出的科学家,施一公曾多次公开表达对家乡教育的关切。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湖大学筹建过程中,诸多河南企业曾慷慨解囊,单笔捐赠超亿元,为学校早期发展注入关键力量。

如今,西湖大学以招生政策“反哺”河南学子,既是对支持的回应,亦是对教育公平的践行。

名额虽少,意义深远

尽管西湖大学尚未公布各省具体招生名额,但可以预见,作为首次省外扩招,规模必然有限。



然而,对河南考生而言,这一举措的象征意义远大于数字本身,它传递出一个信号:

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域壁垒正在被打破,经济欠发达地区学子的呼声开始被听见。

消息公布后,河南网友纷纷留言:

“终于有一流高校愿意向河南敞开大门”

“希望更多名校跟上,别让河南孩子总当‘做题家’”。



与此同时,也有人理性呼吁:

“西湖大学的招生模式能否真正惠及普通家庭?综合评价是否公平?”

这些问题,仍需学校在后续招生简章中给出答案。

你期待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