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
距离、速度、成绩都是数字组成。
冰冷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热血故事。
顶尖运动员追逐分秒,大家较容易理解,毕竟那是他们的职业追求,那么对上班族大众业余跑者而言,是什么推动他们不断求进?
跑步是一项很公平的运动,出于人类本能,人人能跑,付出愈多,必定有所回报,长跑尤其如此。
40岁的黄咏研,是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一位公职人员,从2023年开始,她5次实现马拉松破3,更是在2024年9月的柏林马拉松达到了256的PB。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2024年柏林马拉松(左右滑动查看)
黄咏研已经全马破3五次,却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她开始练跑的原因,很可能也跟大家一样——减肥。
不太普通的是,黄咏研中学时曾参加田径队,出战400米、800米和跨栏赛事。升读大学没有继续练,转项打篮球。不过,她工作后便不再运动,两、三年后发觉身体发胖,决心要做点什么,于是开始在公园跑步,参加10公里比赛。
黄咏研的首次比赛是2008或09年,60分钟跑完10公里,当时已觉相当辛苦,辛苦过后,又想继续试,看看能否跑快一点。
2024年芝加哥马拉松
自行训练,连续几年参加同一比赛,2013年,黄咏研的成绩提升到46分钟。为更进一步,遂在2014年加入必达体育会、在著名长跑教练梁树明指导下开始系统训练。
长跑没有一步登天的天才,黄咏研开始系统训练时已接近30岁。她仍有挑战自我的决心,循序渐进,由10K、半马跑下去,2017年到日本大阪首战全马,时间3小时20分钟。。当时,她许下宏愿,希望3年内完成马拉松大满贯6赛。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疫情打乱她的部署,她先是遇到2019年的个人灾难,然后整个大环境被疫情打乱。
希望妈妈知道……
2023香港马拉松获奖(左右滑动查看)
黄咏研的大满贯之旅,第一站是2019年3月的东京马拉松,不巧那年遇上滂沱大雨,跑得好辛苦,她还记得,“连大迫杰都要退赛。”
一枪失利不要紧,她尚有4月的波士顿马拉松。一切预备好整装待发,想不到的是,波马举行前十天,她在一次练习中途被单车撞伤,手肘骨裂,未能成行。
连番失利已够沮丧,更大打击随后来临——黄妈妈病逝!“由她患病开始那几个月,没心情跑步”,妈妈病逝后,她用跑步来麻醉自己。悲伤中独自练习,11月完成纽约马拉松。
黄妈妈生前很支持她跑步,曾到场看她比赛,黄咏研也常常跟妈妈分享比赛经历。“想出好成绩,想在天上的妈妈看到……希望她知道。”
为了跑步,能有多拼?
2021年黄咏研首次参加渣打香港马拉松全马项目,成绩是3:07:08,随后决定尝试破3。随后,她的10公里成绩突破了40分,打开了多年瓶颈。
2023年,她在同一比赛首次破3,成绩达到2:59:44,随后,她在东京马拉松再次破3。
黄咏研表示,不会为追求成绩设上限,亦不知道会到何时停止,未来只希望继续突破PB,她说:“机会之后未必再有,趁状态好,就得把握住”。
公职人员业余跑者成绩进步的一大障碍,就是工作极其繁重,如何抽时间训练?合理分配时间,不止马拉松比赛配速,也是日常生活;当然,要全部做到,实在不易。黄咏研用行动证明,只要有决心,一样可以做到。不是铁柱磨成针的传奇故事,而是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
黄咏研说,无论做人、做事或跑步,都要自律。“大家都有24小时,一切视乎如何安排重要顺序。比如下班回家顺路训练,尽量6点下班前完成所有工作,减少无意义娱乐应酬时间,等等”。
“心态很重要,只要有信念,便会希望达到目标。”马拉松想跑得快,练习只是其中一环,黄咏研所说的心态,当中包括每天全方位照顾好身体,例如注意日常饮食少吃冻食,因为在生理周期会影响女性训练,马拉松比赛前3个月更要戒酒,“因为会影响身体恢复和注意力”。睡眠作息亦极为重要,她基本上每天5点起床晨跑,晚上10点睡觉,“长课前9点多就睡。”
有起有落的2024
2024年,黄咏研首次以香港代表队成员的身份,出战2024 渣打香港马拉松暨第19屆亚洲马拉松锦标赛,然而3小时22分的成绩极其不理想。不过,她在2024年的表现整体不错,先在3月的首尔马拉松,跑了2小时57分;9月柏林马拉松赛前感冒发烧,仍旧以2小时56分01秒创造PB。
2025年2月9日,她再次参加渣打香港马拉松,获得女子先进2组(40-45岁)冠军,以1分29秒之差未能达到破3目标。
当地时间4月27日,她参加了伦敦马拉松,完成传统大满贯6赛的最后一站。成绩是3:14:53。对成绩,她直说不满意;因为是个人六大中最慢的一站。对经历,她坦言很愉快;因为满足来自旅途与风景。
在完成纽约、东京、波士顿、柏林、芝加哥与伦敦6站的中国女跑者中,她的成绩名列前茅,4次达到女子国一标准,并2度破3。
文/吴慕儿
图/由黄咏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