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豫南明珠镶嵌于大别山北麓,是信阳市主城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更是“中国十大最美茶乡”之一。这里坐拥信阳毛尖60%的核心产区,南湾湖万顷碧波滋养着30万亩生态茶园。全长44.6公里的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源绿道宛如一条翡翠丝带,蜿蜒在南湾湖畔的青山绿水间,串联起浉河的茶山与村落。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6月,历时两年建设的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源绿道正式通车。这条融合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功能的景观廊道,起点位于董家河镇睡仙桥村,经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与省道S213相接,是省、市、区重点项目,总投资5.7亿元。茶源绿道内环线紧贴南湾湖水域打造亲水慢行系统,中环线串联茶山、村落等文化节点,外环线构建快速通达的城市连接线,让“快进慢游深体验”成为现实,“茶都水韵”的独特魅力得以生动体现。

浉河区是中国名茶“信阳毛尖”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千亩茶园随山势起伏。春茶吐翠时,茶山氤氲如黛,南湾湖碧波万顷,倒映云影,水色与茶色交融成诗,勾勒出“半城山水半城茶”的意境。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茶源绿道贯穿信阳毛尖70%的主产区,覆盖核心产区“五云两潭一寨”八大名山头。通过打造“茶产业”环线,茶源绿道将何家寨露营基地、红色四望山、南湾湖、鸡公山、出山店水库等茶山、茶园、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构建起文旅产业的核心吸引力,带动沿线70%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茶农户年均收入达15万元,“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在浉河区成为现实。

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持续推动茶旅融合,变种茶卖茶为观茶品茶,创新茶旅业态,拓展产业链条,推动“茶旅+康养、茶旅+山水、茶旅+农业、茶旅+红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增茶坊、茶庄园、茶公园、茶博物馆、茶主题民宿等茶旅新业态,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良好局面。2024年5月,浉河区申报的“醉美茶乡 约你相见”线路入选“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茶源绿道成为浉河的金名片,极大提升了茶乡的美誉度,助推浉河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茶源绿道以茶为媒,让万顷茶海间跃动的不仅是嫩芽抽新的生机,更催生出了茶庄园研学、茶山星空民宿等文旅新业态,将茶产业链条延伸成一条串起山水人文的“金丝线”。

在第33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茶源绿道主线上的L2、L3两条环南湾湖旅游公交线路,将睡仙桥、孔雀岛露营基地、楼畈田园综合体、黑龙潭、白龙潭、嘉木饮生态茶坊、文新茶村、何家寨露营基地等景点串联起来;支线打通了“八大山头九道湾”旅游连接线,是集游山玩水、品茗、慢游田园、休闲康养线路于一体的主题旅游线路。游客行进在茶源绿道上,即可感受移步换景的诗意风光。路旁依山势借湖景,精心打造了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栈道、景点、驿站和露营基地,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茶乡美景。其中露营基地作为新兴业态,正在成为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新亮点。游客可以在茶园中漫步、采茶、制茶,体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在茶园露营,感受星空下的茶香,享受宁静的乡村时光。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区以茶名,民以茶富,产以茶兴。”浉河区依托生态茶园打造的茶源绿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走廊”。

蜿蜒40多公里的茶源绿道串联起“五云两潭一寨”八大名山头,将传统茶产业延伸为“种植+加工+文旅”的立体产业链。沿线通过环境整治、景观提升,规划打造了11个示范引领村、229个生态宜居村,形成总面积557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沿线新增茶庄园11个、露营基地5处、农家特色餐饮70家,开辟旅游研学线路5条,形成“半小时美好生活圈”。茶源绿道串联旅游资源、促进城乡统筹、服务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民宿餐饮、电商直播,形成“春采茶、夏避暑、秋研学、冬养生”的全季旅游业态,沿线70%的群众从中增收致富,浉河茶山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华丽蝶变,书写了“修一条公路富一方百姓”的生动实践,谱写了“以路兴旅、以旅带茶、以茶促产”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浉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这条“茶韵之路”正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科技为引擎,让浉河的绿水青山真正化作富民强区的“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信阳浉河区交通运输局 曹紫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