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一位大妈一边挑着芹菜,一边说,连我这老人都知道买房能赚钱,你说这房子还能涨到哪儿去?
旁边卖菜的老板听了直点头:可不是嘛,现在谁还接盘啊!
这不是段子,楼市这盘棋下到今天,专家们拿着数据模型争论不休,反倒是天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的普通人,用最朴素的逻辑捅破了窗户纸,当全民都盯着房子想发财时,这场游戏就该散场了。
回看2021年之前的楼市,像极了菜市场的早市,开发商扯着嗓子喊最后三套,中介举着喇叭说明天涨价,买房人挤破头也要抢个号。
可如今这场景,活脱脱变成了晚上的菜摊,卖家拼命吆喝白菜价,买家却说:再等等,说不定还能便宜。
房企的困局印证了这一点,恒大把债台垒到2万亿,碧桂园工地长出了野草,就连央企保利都开始降价跑量。
这些巨头尚且如此,小开发商更难,表面挂着促销价,内里早就烂了根。二手房市场形势更严峻,北京朝阳区有房东挂牌三年降价11次。
前段时间有一位专家建议:老百姓拿出1/3存款买房,经济立马复苏。
这话让菜市场的大爷听了直摇头,我攒了半辈子才存下20万,全拿去买房,生病了你给我掏医药费?
老人们的智慧正在于此!
击鼓传花的终局,当广场舞大妈都在讨论学区房,说明接盘侠不够用了。就像菜市场里突然人人抢购萝卜,第二天准保烂大街。
房子不就是个遮风挡雨的窝吗?为什么要拿出所有积蓄去买它,它能帮我看病,还是能给我养老?
2008年金融危机时,深圳有人借高利贷炒房,真成了暴发户。2016年棚改货币化,县城大妈组团买期房也赚了钱。
但到了2024年,这种故事变成了事故,燕郊断供房成片,郑州法拍房挂出白菜价。
未来十年,楼市会像菜市场的摊位一样分化。
核心城市:北上广深好比进口水果区,价格虽贵但永远有人买单。
郊区房产 :就像傍晚的打折菜,看似便宜实则要精挑细选。
人口流出城市 :鹤岗5万一套的房子,就像蔫了的菠菜,便宜但没人想接
楼市专家应该多逛逛菜市场,看看卖菜老板是怎么定价的,早上新鲜卖高价,傍晚打折保本钱,烂菜叶子宁可喂猪也不坑人。
反观某些房企,房子没封顶就敢收全款,质量差还不让退,连菜贩子的诚信都比不上。
最后用重庆棒棒军老李的话收尾:我挑货爬坡1块钱1层楼,20年攒出套小房子。
你们城里人月薪过万喊买不起房,到底是房价太高,还是想要的太多?这话糙理不糙的诘问,或许才是楼市最该直面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