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4月20日报道,菲律宾36号护卫艇未经中国政府批准,悍然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海。这一公然挑衅行径,瞬间打破了南海海域原本相对平稳的局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围绕黄岩岛的主权争端,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而此次菲律宾的贸然行动,究竟出于何种考量,中方又将如何应对,马科斯政府在这场风波中又将面临怎样的结局,都成为各方聚焦的焦点。
菲律宾此次派遣护卫艇闯入黄岩岛领海,绝非偶然。从国内政治层面来看,菲律宾中期选举日益临近,现任总统马科斯的支持率却不容乐观。为了转移国内民众视线,试图通过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营造所谓“强硬领导者”形象,以此挽回部分支持。在经济利益方面,黄岩岛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油气等资源。菲律宾妄图通过对黄岩岛主权的无理声索,为国内相关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掠夺本属于中国的海洋资源。美国等外部势力的怂恿也是重要因素。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在南海地区影响力的提升,不断拉拢菲律宾,在背后为其撑腰打气,给予军事装备、政治支持等,鼓动菲律宾在南海挑起事端,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黄岩岛(资料图)
面对菲律宾的侵权挑衅,中方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南部战区迅速组织海军兵力,对非法闯入的菲律宾护卫艇进行严密跟踪监视,全程掌握其动向。同时,依法依规对其进行警告驱离,向菲方明确传达中方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中国海警也持续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开展常态化巡航执法,强化对有关海域的管控力度。通过这些有力举措,中方成功维护了黄岩岛海域的正常秩序,一招便化解了菲方的挑衅,让其妄图制造事端的阴谋无法得逞。在应对过程中,中方始终保持克制与理性,严格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行事,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拥有充分依据。早在元朝时期,郭守敬就曾在黄岩岛进行天文测量,这表明中国对该岛的管辖和利用已有数百年历史。近代以来,无论是《开罗宣言》还是《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了战后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其中就包括南海诸岛,黄岩岛自然也在其列。从国际法层面而言,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对黄岩岛拥有基于历史权利和有效管辖的主权。菲律宾的所谓主权声索,完全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对国际法的践踏,毫无合法性可言。
中国黄岩岛(资料图)
近年来,中菲关系因南海争端出现诸多波折。在阿基诺三世时期,菲律宾就曾在南海挑起仲裁闹剧,严重损害中菲关系。马科斯上台后,不仅没有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反而在南海问题上变本加厉,多次派遣舰船非法闯入中国在南海岛礁附近海域,进行挑衅活动。这一系列行为,不仅破坏了中菲之间原本建立的互信,也给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极大冲击。南海地区是重要的国际航道,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对其依赖程度极高。中菲关系的紧张,可能导致地区贸易、渔业等领域合作受阻,影响地区整体发展。
随着黄岩岛事件持续发酵,马科斯政府在国内面临巨大压力。菲律宾民众对其在南海问题上的鲁莽行动并不买账,越来越多民众意识到,这种无端挑衅不仅无法给菲律宾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可能将国家拖入危险境地。国内反对党也借此对马科斯政府发起猛烈抨击,指责其外交政策失败,将菲律宾置于与中国对抗的不利局面。在国际上,菲律宾的行为也遭到大多数国家的质疑。东盟国家普遍希望南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对菲律宾受外部势力裹挟、破坏地区和平的做法并不认同。马科斯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在南海问题上强硬表现来巩固自身政治地位,如今却发现自己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其政治前途也因此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马科斯(资料图)
黄岩岛事件再次警示,任何试图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菲律宾应认清形势,停止在南海的挑衅行动,回归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的正确轨道。而马科斯政府也需反思其外交政策,否则等待他的必将是失败的结局。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也将继续坚定地捍卫自身主权,与地区国家携手共同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