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西路军左支队在1937年3月14日进入祁连山后,饿得两条腿直打软。走着走着,有的人就一头栽倒,被饥寒和缺氧夺去了生命。
翻过一座山头,又是一座山头。李先念不时拿出指北针来,确定前进方向,号令队伍排除万难,向分水岭勇敢进军。
翻过分水岭,展现在指战员面前的,竟是一片黄绿色的草原,数不清的野马、野鹿、野牛、野驴、野羊,
沐浴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或觅食,或奔跑,或嬉闹,人们就像是进入了动物天国。这些野生动物并不怕人,见到持枪的人来也不躲避。
指战员们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生存,是填饱肚皮,不得不端起刺刀,对这些动物痛下杀手。
连续刺倒一些,它们才感到厄运来临,狂叫着四散奔跑。这是部队入山以来的最大一次收获,不仅填饱了肚皮,还剥下了不少兽皮供御寒用。
队伍分散在山坡上休整。李先念、李卓然召开工委会再次研究去向问题。
会上,西路军参谋长李特竟然提出,部队应分散行动,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要再拢到一起统一行动。
同时,他还要求自己也脱离部队,单独行动。他的意见遭到与会人员的严肃批评,说这是想把千把人往虎口里送,是失败主义的表现,
李先念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部队不能解散,要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继续西进,到达敦煌。
恰在这时,电台人员通过将汽油发动机改为手摇发动机,发电成功了。
祁连山里的电波,越过雪岭,越过黄河,飞向延安。接着,便传来了中央电台的回声。
李先念闻讯后,把大腿一拍,高兴地说:"这下可有救啦!"他立即起草电文,向中央报告情况,请求指示。
电称:"现已脱离敌人,深入祁连山中,露营雪山,无粮食,仅觅一些牛羊肉充饥,甚困难。
但我们决不灰心,坚决执行中央指示,在自主、独立与依靠自力的路线上克服任何困难,求得最后胜利。"充分表达了900多名指战员顽强不屈的钢铁意志。
党中央很快回电,指示左支队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设法进入新疆,中央将派陈云等前往迎接。
这份电报,像茫茫黑夜中出现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给指战员们以巨大的鼓舞。
欢呼声、口号声和阵阵歌声,此伏彼起,在冰封雪冻的山谷中回荡。
越是深入祁连山腹地,饥饿的阴影越是浓重、打不到牛羊、野兽,就只能饿着肚皮行军。
有些同志两三天吃不上一点东西,饿得昏倒在地。有的同志因误食野菜而中毒,跳来跳去,大喊大笑,像得了疯病似的。
这时,团以下干部的战马都已杀光、吃光,全支队仅剩下几匹首长的坐骑。
李先念和李卓然、程世才等商量,决定把这些坐骑分给部队杀了吃。
但指战员们宁肯挨饿,也不肯宰杀,统统给退了回来,说:"首长的战马就是首长的生命,我们决不能拿它们来充饥!"
李先念只好派人每天骑上这些马去寻猎野羊、野牛。有天侦察到一批野羊,但不慎被它们跑掉,一无所获。
李先念发了大脾气,狠狠批评了带队的干部,要枪毙他。经别人说情,才给了他个撤职处分
4月中旬,左支队在肃北县考克塞附近找到一位名叫诺尔希藏木的牧民做向导,穿越野马河谷,走出大龚岔山口,抵达肃北石包城。
这里虽仅10多户人家,但却是个山里和山外的物资贸易交流点,有粮有水有牛羊有盐巴,略能为饥肠辘辘的指战员补充点食物。
幸而条件得到改善,工委会于是决定就地休息3天,待体力得到恢复,而后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