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运动达人们!想象一下,你正满怀豪情地冲过终点线,汗水湿透了衣衫,但心中满是胜利的喜悦。你迫不及待地想去卫生间,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排泄动作,竟可能瞬间让你陷入天旋地转的“黑屏”状态。为何看似平常的排泄动作会成为“危险时刻”?跑者又该如何自救与预防?



排泄后晕厥的四大“元凶”

1.体位性低血压:血液的“重力陷阱”

马拉松是一种极限运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大量出汗后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血压基础值降低。加之排泄时久坐或久蹲使下肢静脉血淤积,当突然站立时血液因重力滞留下肢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发生晕厥。

2.排尿性晕厥:膀胱排空的“连锁反应”

有的跑者憋尿完赛,当膀胱过度充盈后排尿时快速排空导致腹腔压力骤降,过度兴奋迷走神经造成心率下降及外周血管扩张,发生脑缺血。

提示: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男性膀胱容量约350-500ml,女性膀胱容量约250-450ml)

3. 排便性晕厥:用力过度的代价

Valsalva动作陷阱:用力排便时屏气→胸腔压力升高→心脏回血量骤降→血压急剧波动。

诱因:脱水导致粪便干硬,需更大力气排便;

核心肌群疲劳(如腹肌),无法维持稳定腹压。

提示:长跑后24小时内便秘发生率高达27%,用力排便晕厥占赛后晕厥事件的15%。

4.能量代谢危机:低血糖与电解质紊乱

低血糖:长时间运动后糖原耗尽,排泄时肌肉活动(如蹲起)诱发血糖低于3.9mmol/L,出现冷汗、手抖、意识模糊。

低钠血症:过量饮用纯水(每小时>1L)使血钠被稀释,造成脑细胞水肿,最终导致头痛、抽搐甚至昏迷。

急救指南:黄金3分钟的“保命四步法则”

第一步:立即扶住患者缓慢平躺,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大脑。禁忌:切勿强行喂水、拍打面部或扶起行走!

第二步:解开紧身衣裤,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第三步:意识恢复后静卧5分钟后缓慢坐起(扶墙支撑),静坐1分钟再站立。

第四步:补充含糖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避免纯水或咖啡因饮品。

预防策略:从备赛到赛后的全周期防护

赛前备战:强化身体“安全阀”

模拟训练:长距离拉练后刻意练习“安全如厕流程”——排尿后扶墙静坐1分钟后缓慢站起。

核心肌群训练:每天10分钟平板支撑+腹式呼吸,增强血压调节代偿能力。

饮食预适应:赛前3天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奇亚籽),减少突发便秘风险。

赛中管理:细节决定安全

补水原则:每小时补充含钠饮料300-500ml(切勿豪饮!),可参考尿液颜色调整(淡黄最佳)。

如厕信号:出现尿意立即解决(憋尿增加膀胱压力突变风险),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

赛后恢复:关键30分钟

能量补充:完赛30分钟内摄入“钠+快糖”组合(如咸味苏打饼干+香蕉),稳定血糖和血容量。

排泄安全:排尿建议分次排空(男性可尝试坐位排尿);排便时使用脚凳抬高膝盖(模拟蹲姿),减少Valsalva动作需求。

三大误区:你可能在“帮倒忙”

误区一:“年轻体壮不会晕厥”→ 健康跑者也会因血容量波动中招,年龄无关!

误区二:“晕倒后灌运动饮料”→ 意识不清时喂食可能引发窒息,清醒后再补充!

误区三:“赛后多喝水排毒”→ 每小时饮水>1L可能诱发低钠血症,饮水量需匹配出汗量!

安全完赛的终极目标

长跑后的排泄晕厥,本质是运动极端状态下神经、体液、肌肉系统的“短暂失调”。通过科学补液、姿势调整、核心肌群强化,90%的案例可预防。

记住:真正的胜利不是PB,而是平安回家!

文字|护理部 张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