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历史上香港大学有很多著名的校友,包括孙中山和张爱玲。中国近代美学大师朱光潜也是香港大学毕业生,不过较少人认识他。朱光潜是唯美主义者,真正的中国美学开山始祖。他的唯美主义和特朗普的唯“美”主义,风马牛不相及。

朱光潜1897年生于安徽枞阳,是中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朱光潜1922年(25岁)香港大学文学院毕业,1925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后转到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他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他从1946年起长期在北大讲授美学和西方文学,1986年逝世,享年89岁。



近代教育界有所谓德智体群美五育。在美学方面,一般不太受到重视,其实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言行修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香港特区教育界有必要在美学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

朱光潜提出美是主客观互动的观点,主张美以客观事物存在为基础,同时强调主观欣赏修养的作用。朱光潜的学术著作包括:《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等,其中《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美学史著作。他又是翻译大师,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的《美学》等多部西方美学经典都是由他翻译过来,为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奠定了基础,更培养了中国大批在美学和文学领域的人才。

他治学态度严谨,注重批判与创新,晚年坚持学习和研究,为了翻译维科的《新科学》自学俄语,令人欢服。

朱光潜曾任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推动中国美学和文学研究不遗余力。近年中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强调及推崇美学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离不开青山绿水、美哉中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物类保育、创新科技,产品设计、建筑工程,考古发掘,各方面都需要全方位表现中华大地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美感。美学观念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新一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需要提升外观的美态,更需要培育内心的修养。美育可说是贯彻到德智体群四育的最大公约数。

笔者年轻时捧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深受启发,终身获益。朱光潜逝世37年后(2023),入选2022年度中国最受欢迎十大作家排行榜,展现出其学术成果的广泛影响,历久弥新,极为罕见。2022年是朱光潜于香港大学毕业的100周年。忝为港大校友,笔者与有荣焉。



朱光潜的学术成果和教育贡献对中国美学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至今仍被学术界广泛研究和借鉴。他作为文艺理论家,留下了许多经典名言,例如“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这句话强调了诗歌与音乐在节奏感上的共通性,指出节奏是诗歌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诗歌通过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思想。是不是一语中的?是不是茅塞顿开?朱光潜的这句名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和音乐共同的艺术特质。

又例如:“真善美是人设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事物浑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既有主观成分,又是客观存在;但是一旦离开对主观欣赏的追求,客观的存在就毫无意义。这又是真知灼见,一语中的。

美学永恒。朱光潜的上述著作有优美畅达的文笔和独到精辟的见解,是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领域的经典之作。今天读来,并未过时。朱光潜美学伟大之处在此,因为有永恒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他精通多种西方语言,除了维科的《新科学》之外,还翻译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和黑格尔的《美学》等多部西方美学名著。这些翻译作品为中国学术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促进了中国对西方美学思想的理解和借鉴。

朱光潜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都享有广泛的声誉,他的作品和思想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讨论。他的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发展,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

朱光潜1929年(32岁)仍在欧洲留学未返。所以他用书信的形式出版《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笔者昔年受到启发而获益良多;今天郑重推荐给香港特区的年轻一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的代表作之一,以书信体形式与青年交流成长话题,帮助他们理性看待人生。全书由十二封书信组成,主题涵盖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恋爱、哲理等青年关心的问题。每封信针对一个主题展开。例如“谈读书”,强调养成读书习惯的重要性。“谈动”和“谈静”分别探讨身体活动和内心宁静的意义。他的语言轻松幽默,结合贴切事例,以朋友的口吻与青年交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他倡导青年摒弃浮躁,学会感知生活,吸取经验教训,寻找准确定位。他强调人生第一件事是生活,鼓励青年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他又提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价值”的观点,引导青年发现生活中的美。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已近百年,多次重印,成为青年成长的经典读物。它帮助青年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压力和迷茫,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法,激励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个人价值,在不同时代都具有现实意义。今天读来,隽永如新,悦性怡情。

“人生之美在宥与爱。”“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事。人生第一事是生活。”“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这些金句,俯拾即是。其实这本书不仅是青年的成长指南,也是一本适合不同年龄段读者的人生哲理读物。

香港大学因为有朱光潜校友,更增光辉。香港大学拥有多个世界级的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除了自然科学之外,笔者建议在人文科学范畴,港大应该要有美学研究院。香港大学有10个专业学院:建筑学院、文学院、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另有研究学院、专业进修学院、数码港学院等,但应该新设美学研究院,还要提供学分课程让大一的学生修读美学作为通识课程的必修课,以拓宽视野,提升教养,懂得美学。香港大学受欢迎的本科专业不少,可以考虑在文学院内新设美学本科专业,假以时日,必有所成。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片区发展、生态保育等方面都有和美学跨学科发展的空间。

祖国山河壮丽,美不胜收。历朝风流人物,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而奉献一生。新时代赋予唯美主义新的解读,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对美的追求,应该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本文野人献曝,就教于学者同仁,亦献给朱光潜,纪念他逝世39周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