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20日,毛家后人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居前,拍下这张家族的大合影,合影中,邵华站在C位,而右面的毛新宇穿着潮流时髦,整体给人一种“不搭”的感觉,但是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也展现了当时社会一种新的风尚。

毛岸青和邵华是毛主席的次子和儿媳,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在中宣部从事翻译工作,因为他俄文功底深厚,翻译能力很强,事业上一帆风顺,但在爱情问题上,却一直不如意。



因此在1959年秋天,旅大市委一位负责同志约张世保到办公室谈话,交给他一个特殊任务:毛主席次子毛岸青即将从苏联来旅大疗养,市委决定由张世保全面负责警卫工作并照顾他的生活。

考虑到他毛岸青36岁尚未成婚,市委几位热心同志经常为他介绍合适的对象,却都没有碰出一点感情的火花。

1960年1月,毛主席的亲家母张文秋来旅大疗养,她带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念书放了寒假的二女儿邵华一块到南山宾馆看望毛岸青,令人惊喜的是,这对年轻人竟一见钟情。

邵华是毛岸青的嫂子刘思齐的妹妹,她小时候常随着姐姐和姐夫到主席家里玩儿,她听主席和姐姐,姐夫谈诗论文很是羡慕,于是就央求毛主席送她读书。

在毛主席的推荐下,邵华进了中央直属机关的育英小学,中学毕业后又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于是,毛主席又多了一位“论友”,邵华虽是毛家的亲戚,但和毛岸青却从未谋过面,恨想见到这位年长的大哥哥。



自从毛岸英牺牲后,张文秋也有意与毛主席再续前缘,所以,她选择邵华寒假之机特意带女儿来大连疗养,此行多少带点儿“相亲”的色彩。

这次见面后,他们一见如故,并开始相互写信联系,1960年,毛岸青和比自己小十几岁的邵华在大连举行了婚礼。

没有参加婚礼的毛主席,送给邵华一块手表,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跟毛岸青结婚后,邵华也承担起了一份照顾他的责任,这包括衣食住行,此外,还要关心他平常生活的保健,不要感冒,医生给他的一些常规药也都是她督促是的,审议不好的时候督促他去检查。

“毛岸青同志”,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邵华都这样称呼与自己相伴47年的丈夫,1990年他们生下儿子毛新宇。

这是毛家的第三代根苗,他的出世,弥补了毛岸英牺牲时未留下孩子的缺憾,也仿佛完成毛岸青和邵华夫妇作为毛主席儿子和儿子的某种潜在的责任。



毛主席很喜欢他的孙子,毛新宇和他的小名毛毛,都是毛主席给起的。

毛岸青和邵华的晚年生活与一直相亲相爱,居住在北京市郊,过着平静的生活,邵华仍然保持着摄影的爱好,她还是共和国为数不多的女将军之一。

毛新宇长大后曾以领袖家风为题,做过很多讲座,从毛主席本人,到长子毛岸英,到毛新宇的父亲母亲,再到毛新宇自己以及他的孩子,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毛家家风。

“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刻苦学习”,毛新宇说,这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毛家家风的全部核心和精髓,这是一个伟大领袖的家族,但却没有任何物质遗产,把毛主席思想更好的发扬光大。

毛家的家风最突出的就是“廉洁”两个字,毛新宇说:“我的两个姑姑,生活都比较清贫,我父亲生前的工作也非常辛苦,我们毛家清正廉洁的家风就是爷爷留下来的。”

“光荣属于人民!”毛新宇深情地说:“作为毛主席的后代,作为一名军事理论研究工作者,研究并实践毛主席思想是我最大的责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