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和端午双节临近,日前,市消费者协会结合节日消费热点,发布消费提示,助力市民规避消费陷阱,保障合法权益。

01理性消费,警惕促销套路。

理性看待节日营销。节日期间商家促销密集,直播带货、预付式消费等新模式层出不穷,需警惕“限时折扣”“满减返券”等宣传噱头,按需购买,避免囤积浪费。网购时,注意“先涨后降”“虚构原价”等虚假促销行为,务必保留促销页面、订单记录等截图作为证据。科学规划消费预算,避免盲目跟风“报复性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参与“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活动时,确认活动规则及适用范围,提防“隐性门槛”。

02严把食品安全关,选购放心商品。

购买粽子、咸鸭蛋等端午节令食品时,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商家,重点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SC认证标志。散装食品需警惕“三无”产品,网购时优先选择冷链运输保障的商家。食用时注意适量,尤其老人、儿童需谨慎选择高糖高脂类食品,避免引发健康风险。外出就餐时,优先选择明厨亮灶、公示等级的餐厅,主动索要发票。尽量不要在景区周边无资质摊贩处购买“三无”食品,建议自带便携餐具,减少生冷食物摄入。

03安全出行,文明旅游。

游客报名参团时选择正规旅行社,要细读合同条款,明确行程安排、住宿标准、自费项目及退改签政策,警惕以“免费游”“养老旅居”为名的低价陷阱。跟团游需确认是否包含旅行社责任险,建议购买人身意外险。在景区游览时遵守安全警示,不进入未开放区域,参与漂流、龙舟赛等户外活动时,穿戴救生装备,远离危险水域。假期出行高峰,提前规划交通路线,自驾游注意检查车况,避免疲劳驾驶,乘坐网约车时核对司机及车辆信息。

04网络消费防风险,支付安全莫放松。

线上购物时,警惕“直播秒杀”“明星同款”等饥饿营销,通过多平台比价核实商品价格。购买大件商品时,确认配送、安装及售后服务细则。谨慎参与“社交拼团”“海外直邮”等模式,选择有第三方担保的支付方式,避免私下转账交易。使用正规支付平台,不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来源可疑的二维码。关闭免密支付功能,定期检查账户流水。网购时勾选“隐私保护”选项,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05防诈意识再升级,守好钱袋子。

防范新型诈骗,警惕以“景区预约”“酒店预订”为由的虚假链接诈骗,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验信息。对“AI换脸冒充亲友代订服务”“伪造中奖短信”等新型骗局提高警觉,不轻信、不转账。记牢维权途径,消费凭证(发票、电子订单、聊天记录等)需完整保存至少半年。若遇消费纠纷,可先通过“全国12315平台”在线投诉,或拨打12315热线投诉,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维权。涉及金额较大或疑似诈骗的,立即报警。

#有一种美好叫辽宁# #新时代六地辽宁杠杠滴# #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
来源:盘锦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