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官员最近在寻找政策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善和中国等国家的关系,结果最后“查”到了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头上。《世界周刊》早些时候报道,自从这届特朗普上台之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快速变差,促使欧洲开始审视自身的问题;欧盟中很多官员认为,冯德莱恩作为欧委会主席,她的政治和外交才干“严重不足”;尤其是从去年她获得新的任期之后,似乎并没有带领欧盟走出一个总体向上的路线。



这篇社论提及一个观点:现在欧盟官员们已经在考虑,如果冯德莱恩离职的话,能不能解决很多问题?中国和欧盟的持续对抗能否改善?她是欧盟自冷战结束后少有的对中国如此强硬的官员,考虑到之前的欧委会主席,多数情况下都是充当一个欧洲“代言人”的角色,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但冯德莱恩有自己的强烈立场和政治倾向——她不是亲美国,而是只亲美国民主党。去年冯德莱恩公开干涉美国大选,为拜登支持助威;现在很多人才意识到,这对欧洲来说没有好处,特朗普上台后就对欧盟发起了报复。



而现在到了和美国需要“合作”的时间,欧盟发现当特朗普提出“协议”,冯德莱恩必会以“拒绝”回应,导致欧盟和美国走向分裂。她还多次公开威胁匈牙利和意大利两个“右翼”国家,结果两国现在都和特朗普保持亲密关系。欧盟需要的只是一个谈判贸易的代表,不是一个有自己倾向性和目标的“理念型政客”。冯德莱恩作为一个家人生活在美国,政治上个人风格浓烈的人,经常不符合欧盟的利益。报道还特别提到:欧盟高级官员认为冯德莱恩是“有毒”的存在,所以需要她辞职。



该报道并没有具体列出到底是谁反对冯德莱恩,不过不难看出对她的不满意已经成为多方共识,这些人希望她辞职。在对中国的问题上,冯德莱恩做得最出格的就是去年7月份,她居然公开宣布要表决的是对中国“投资审查案”,未来严加控制中国企业的投资。结果在表决会议上,27个国家26个不敢举手表示质疑,只有反华著称的立陶宛表示同意。所以后来一些媒体就表态,既然对华贸易审查不符合绝大多数欧盟国家的利益,那么冯德莱恩执意提出,到底符合谁的利益?



甚至有欧洲媒体认为,在冯德莱恩辞职之后,欧盟需要一个在国际问题上尽可能中立,且心思和利益“绝对放在欧洲”的官员,这样才能代表欧洲和其他国家尽可能达成商业贸易和发展。冯德莱恩被淘汰的原因就是她不仅亲美,而且还只亲一个在野的民主党,现在仍然在推行民主党这一套价值观,不仅无助于欧盟且很别扭。回顾过去几年,在美国要求欧盟推行对中国“去依赖化”的政策上,冯德莱恩出了不少力;但现在拜登已经成为过去时,欧盟需要和中国改善关系,那么她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了;未来谈判《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之前,欧洲正在考虑“换将”让冯德莱恩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