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于立法会事务委员会上透露,最新更新的人才清单可能会根据本地人手的供需情况进行调整,甚至可能减少某些专业的引入。这一消息无疑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自2018年首次制订以来,人才清单旨在更有效地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以应对香港各行业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过去几年,尽管人才清单的专业数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51项扩展至60项,但实际吸引到的人才数量却并不理想。根据统计,自2018年至2023年,仅吸引了300名人才,而在2023年后,政府采取了更积极的措施,累计吸纳人才达1700人。

孙玉菡在会上强调,人才清单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当某个行业的本地人手充足时,政府将考虑将相关专业从人才清单中剔除,以保障本地员工的就业优先权。这一政策的灵活性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平衡外来人才与本地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

在会中,选委界议员李镇强特别提到香港电影业近年的不景气,询问是否会因此减少引入相关人才。对此,孙玉菡表示,虽然电影业的专才要求较高,但政府希望通过引入资深人才,提升本地制作的质量。她指出,未来若本地人才储备充足,政府不排除会减少引入电影相关人才的可能性。

工联会议员郭伟强则提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设立人才清单后,雇主是否会减少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对此,孙玉菡回应道,本地员工是香港的人才支柱,然而,不同专业的确存在人才缺口。她强调,引入的专业人才通常是资深人士,期望他们能够带领本地年轻人进步,促进本地人才的成长。

根据去年《施政报告》,更新后的人才清单新增了九项专业,包括会计业、伊斯兰金融、飞机维修工程师等。这些专业的加入,旨在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创新科技、航运及航空枢纽的发展。其中,会计业专才成为了焦点,因应全港会计师楼的空缺率大于10%,部分甚至达到30%。政府认为,需从本地人力中填补这些空缺,因此将会计师专业纳入清单。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增专业是伊斯兰金融专才。发言人指出,发行伊斯兰金融相关债券是政府的长期目标,而这一领域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金融知识,还需对当地律法原则有深入理解。这一要求反映了香港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努力,也为相关专业人才的引入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并非所有建议都被采纳。部分业界人士提出的专业如飞机师、言语治疗师等,因本地培训能够满足需求而未被纳入清单。劳工局发言人强调,政府在审查专业时,需考虑人才对香港经济的贡献、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本地培训的可行性。

立法会议员周小松对此表示关注,他指出,政府在更新人才清单时应提供客观数据支持,以避免雇主在本地人才充足的情况下,借助人才清单从外地引入人才。他强调,应该建立检讨机制,及时剔除已有足够本地人才的专业,以实现“只加不减”的情况。

随着香港经济的逐步复苏,人才清单的调整无疑将影响未来的就业市场和人才引进政策。政府的灵活应对将为本地人才创造更多机会,同时也为外来人才提供了发展的平台。然而,如何在吸引外来人才与保障本地员工权益之间找到平衡,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亲爱的读者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关注港澳荟公众号
掌握港澳最新动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