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314)

曾任国军第八十七师上校副旅长——郭剑鸣

郭剑鸣(1902-1934),江苏铜山人,徐州初级中学校毕业。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



在从上海到广州的船上,一路同行的八位江苏青年(徐属八县的王敬久、王仲廉、王家修、孙树成、郭剑鸣、蔡敦仁、贾韫山和江宁人张世希)结拜为异姓兄弟,其中三人姓王,后被称为“徐州三王”。

毕业后,分发军校教导团见习,1925年,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徐州三王”之一的王家修,在一次东征中阵亡,郭剑鸣曾撰文《烈士王家修传略》,刊登于《民国日报》附刊《觉悟》。

同年,奉命与一批江苏籍黄埔一期同学,赴上海协助陈果夫为黄埔军校招生和招募新兵事宜。后又到江苏继续从事情报收集和招生的工作。

1926年回到广州,任黄埔军校校长侍从副官。北伐战争开始前,蒋介石任命严重为总司令部新兵训练处处长,编成两个补充师,北伐开始后改番号为第二十一师和第二十二师,郭剑鸣任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二团(原补充第一师第二团,团长王禄丰)政治指导员,中校团附许用休升任团长后,郭剑鸣兼任中校团附。据宋瑞珂(黄埔三期,时任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连长)的回忆,郭剑鸣当时是共产党员,1927年清党时离开了部队,返回家乡。

同年,投奔由江苏萧县人李明扬任师长,在徐淮作战的北伐先遣队独立第一师,任第一团(团长佟子坚,又名佟本贞,徐州人)中校团附。

1928年,李明扬升任第十七军(军长曹万顺)副军长,并兼任独立第一师改编的第十七军第二师师长,郭剑鸣仍任该师第一团中校团附,同年参加二次北伐,5月,第一团团长佟子坚在沂州战役阵亡,郭剑鸣接任代理团长,6月,任第十七军特别党部筹备委员。

同年7月,部队编遣缩编,第十七军第二师与第九军第三师、第十四师及第九军教导团合编第二师,原第九军军长顾祝同担任师长,郭剑鸣任第二师政治训练部主任。9月,任第二师特别党部筹备委员。

1929年2月,当选第二师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同年4月,奉派回到家乡,接替因贪污公款被解职的杨赓夏,担任江苏铜山县公安局局长。

1930年9月,接替调任东台县县长的黄次山,担任江苏省睢宁县县长。

1931年5月,因被当地乡绅控告“私擅加征忙漕,违背国府法令”,而受到停职处分,后愤而辞职。同年,转投老长官顾祝同,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顾祝同)第一师(顾祝同兼)参谋处中校参谋。

1932年初,警卫军改番号为第五军,原第一师、第二师改番号为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由张治中统率,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据其子的回忆文章,郭剑鸣在淞沪抗战中负了伤。

1933年1月,郭剑鸣升任第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久,黄埔一期)参谋处上校参谋主任,随部调往江西,进攻中央苏区。同年末,十九路军在福建公开反蒋,郭剑鸣又随部奉命入闽,参加平定福建事变。



1934年2月,升任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旅长刘安祺,黄埔三期)副旅长,后因病返回江苏,同年6月病故于镇江医院。同年12月,在徐州云龙山东麓举行安葬郭剑鸣的揭幕礼,第八十七师师长王敬久赶到徐州,为好友郭剑鸣安葬揭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