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随着树冠上的枝桠接连落地,高金凤家的阳台迎来久违的阳光。“现在家里敞亮了,从窗口望出去,视野也开阔了。”她笑着说。
▲居委会在高金凤家了解树木遮挡情况
作为虹口区首个居住区树木遮挡治理试点,欧九小区在2天内,完成了42株高大树木的精细化修剪,这场“绿色手术”既保留了树木生态功能,又消除了居民的采光困扰,探索出“政府引导+专业指导+社区共治”的绿化治理新路径。
爱恨交织的“绿色围城”
欧九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幢六层住宅被雪松、广玉兰、桂花树等树木环绕。这片“天然氧吧”曾是居民的骄傲,但随着树木不断生长,问题也随之而来。
▲小区树木存在影响采光、滋生蚊虫、妨碍晾晒等情况
“居民对这些树是又爱又恨。”欧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毅告诉记者,小区566户居民中,老年人占比超过四成,他们对小区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却又深受其扰。“尤其对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家里能不能晒到太阳,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
一楼的刘阿姨抱怨,屋后的桂花树枝桠插进了空调外机,夏天更是蚊蝇滋生。“后房间根本不敢开窗,就当储物间用了。”
二楼殷阿姨家的晾衣架则常年被绿荫笼罩,她指着一株广玉兰说道:“最烦人的是这棵树,上面有小鸟筑巢,晾出去的衣服常常有鸟粪。”
“一树一档一方案”精准破题
居民们盼着修剪树木改善生活,可树要怎么修?钱从哪儿来?这些问题却横亘眼前。
欧九小区物业费0.8元/平方米,只能覆盖日常的小修小剪。而回缩修剪要满足业主“2/3参与、1/2同意”的规定程序,资金缺口更让老旧小区望而却步。
转机出现在虹口区居住小区树木遮挡治理专项试点。区绿化市容局结合市绿化市容局工作部署,联合各街道、虹房集团,针对“居民诉求集中、遮挡情况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老旧小区开展排摸,确定包括欧九小区在内的16个小区作为试点,制定并实施“一树一档一修剪方案”,切实回应居民诉求,着力改善民生。
▲同被纳入试点的商洛小区,根据树木实际情况,引入吊车、登高车等大型机械进行修剪
资金筹措方面,虹口区创新推出“政府主导+多方共担”模式:区绿化中心承担总费用的60%,剩下40%按照“一小区一议”原则,由街道、物业、业委会协商分摊。区绿化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一机制既体现政府兜底责任,也强化了社区自治意识,避免‘政府全包’导致后续养护动力不足。”
在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下,欧九小区“三驾马车”联合楼组长、志愿者,挨家挨户征集意见。最终,修剪方案以66.78%的居民参与率、91.02%的同意率高票通过。方案包括对33株高大乔木的修剪,其中6株需回缩修剪,其余进行常规修剪。
▲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小区绿化修剪项目议事会
精修细剪暖民心
为了消除居民顾虑,作业团队先挑选5株不同树种的样板树进行示范性修剪。市绿化指导站专家也受邀在现场指导,他强调:“回缩修剪既要解决采光问题,又得保持树木冠型,为居民留住绿荫。”
▲市绿化指导站专家、区绿化中心、监理单位等现场指导和监督样板树修剪
高金凤楼下的雪松被选为回缩修剪的样板。记者在现场看到,雪松位于小区花园内,树高超过五层楼,树冠紧挨居民楼,加上交错的电线和狭窄的通道,给修剪带来多重挑战。
修剪作业团队负责人介绍,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作业团队采用“登高车+人工修剪”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分层轮修、分段回缩”的精细化技艺,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修剪作业采用登高车配合人工修剪的方式,分层分段进行
为保障修剪作业顺利开展,物业和居委提前协调业主挪车,调配临时车位,并全程监督修剪作业,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
在修剪过程中,计划外的群众诉求也被及时回应。当潘阿姨反映楼下未纳入修剪方案的桂花树存在隐患时,施工团队随即进行了预防性修剪。为表感谢,潘阿姨自发购买饮料送给作业人员:“天这么热,师傅们爬上爬下不容易,真是做了一件大实事。”
▲修剪完成后,消除了树木遮光等问题
最终,小区实际完成“整形”的树木增至42株,超额兑现民生承诺,50岁高龄的欧九小区也实现了“逆龄焕新”。区绿化中心负责人表示,治理工作还在持续推进中,接下来,将全面推广“需求调研-方案公示-样板示范-分类实施”的试点经验,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专业指导+社区共治”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科学修剪、居民共商,我们既要留住城市绿脉,也要照亮百姓生活。”
记者:陈怡
图片:陈怡、区绿化市容局、欧阳路街道、新虹园林公司
编辑: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