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出台了一号文件,对于保护农民权益提出明确规定,保障了农民宅基地的所有权。
其中明确提到两个“不允许”,表明了国家对于农民宅基地的重视,也反映出目前农民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两个不允许政策解读
一号文件规定:“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看似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实际上是保障权利。
先来看一组数据,截止到2024年,我国农民数量为3亿,约有1.3亿农民工在城镇没有住房,对这类人群,农村的宅基地就是最后的住房保障。
退休干部,本就享受国家养老政策,不允许购买宅基地,也是让这类人群不得侵占农民自身权益,尤其是有政策补贴的农村地区。
二、宅基地是农村集体条件之一
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将于2025年5月1日实行,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统一划分,想要享有集体权益,硬性规定就是宅基地和农村户口。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权益主体就是土地和宅基地。一旦售卖了宅基地,那么也就丧失了在当地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
说白了,村里的土地征收、或者拆迁补偿,都是按照农村户口计算,并且对宅基地有严格要求,要满足实际居住情况。
三、保障农村经济发展
2024年农民工失业返乡人数突破2800万,宅基地和农房就是他们的“避风港”。过去某些地方将农村土地低价征收、高价卖出,形成“征地-卖地-负债”的死循环。
国家整体方针,是为了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农村户口和宅基地嗤之以鼻,等到领分红的时候,才知道后悔。
国家大力扶持农村经济,也是为了吸引人才回流。如果农民在家里就能赚到钱,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到城市夹缝中求生存?
四、防止资本阴谋论
防止城市资本通过法律漏洞侵占农民土地资源。一旦放开了农村宅基地的买卖,更容易导致资本对国家土地的侵占。
浙江莫干山的“民宿热”曾让当地农民吃尽苦头。2015年,上海某公司以每亩5万元包下20户农民的宅基地,承诺“每年分红2万”。
结果民宿建成后,农民发现合同暗藏陷阱——公司用土地产权抵押融资1.2亿元,农民不仅分红落空,连土地处置权都被剥夺。
控制宅基地买卖,更是为了稳定农村经济,在国家大力补贴的同时,农村征地、拆迁情况时有发生,一旦被资本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宅基地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就是最后的落脚石,哪怕在城里混不下去,回到农村仍然能享受福利待遇,保障了农民的生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