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

进一步健全监狱管理体制

本报记者 张 璁

4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修订草案)》。

现行监狱法自1994年施行以来,为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狱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通过修订监狱法将现行监狱法施行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机制明确为法律规定,保障监狱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修订草案坚持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监狱管理体制、加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保障监狱安全、严格刑罚执行、强化内部管理、保障罪犯合法权益、加强罪犯教育改造,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仲裁法修订草案进入二审

提升仲裁机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报记者 张 璁

4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洪祥作了关于仲裁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此前,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仲裁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部门、地方提出,提升我国仲裁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仲裁规则的制定,建议增加国家支持仲裁国际交流合作的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在修订草案第一章增加一条规定:“国家支持仲裁委员会加强与境外仲裁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仲裁规则的制定。”

有的常委委员、人大代表、地方提出,要严格规范仲裁委员会换届工作,建议增加有关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任期和换届的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在该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每届任期五年,任期届满的应当依法换届,更换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组成人员。”

修订草案规定,仲裁庭发现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仲裁方式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驳回当事人的仲裁请求。有的常委委员、部门、地方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仲裁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恶意串通的,还有申请人单方捏造事实的,建议增加相应内容予以规制。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在该条中增加规定“当事人单方捏造基本事实申请仲裁”的情形。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增加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有关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这一意见,在修订草案中增加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需要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当事人可以向申请人住所地或者与裁决的纠纷有适当联系的地点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办理。”

审议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九成

本报记者 张天培

4月2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作了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1.24%,连续4年超过90%。全国空气质量稳中向好,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十大重点流域水质均为良好及以上,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据介绍,经过各方努力,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其中,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好于年度目标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好于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

报告强调,生态保护修复和监管持续加强。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实施“绿盾2024”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纳入监督检查范围。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林草局开展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加快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及“三北”工程攻坚战。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国务院印发实施《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推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生态环境部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形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

生态环境督察执法不断强化。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第三轮第二批、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推进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发布5个正面典型案例和36个负面典型案例。

报告提出,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审议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

扎实推进整改,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 张 璁

4月2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了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

蓝佛安表示,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和整改问责工作,组织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认真研究,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整改任务。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整改,并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从理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推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等方面展开。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显示,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关于中央企业防范控股不控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等文件。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财政部研究修订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办法,夯实数据基础;财政部实施国有金融资本监测管理,健全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和财务快报体系,建立验审问题通报机制。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探索推进价值量核算,自然资源部分别发布园地、林地、草地估价规程,基本构建形成分等定级体系和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体系。

关于配合做好人大监督工作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问责情况,报告显示,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做好国有资产法立法工作,持续加强对重难点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理顺职责边界。持续提升国有资产报告质量,财政部印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推进将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报告范围;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口径。完善国有资产报告编报与整改反馈机制,财政部积极配合人大监督工作,及时提供监督所需数据清单;健全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机制,加强专项报告和综合报告衔接。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问责,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大对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加强监管。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持续整改落实的下一步工作考虑: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并抓好落实;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加快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推动不动产登记与审批环节衔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06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