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曾公开表示:“买了房的人不是房奴,真正的房奴是那些没买房、一直租房的人。”
此言一出,立刻引发激烈争论。有人怒斥这是“专家忽悠老百姓接盘楼市”,也有人认为“话糙理不糙”。
那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房奴”?
楼市有两个伟大的发明,一个是预售制,另一个是按揭贷款。因为,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预售制能使开发商在钱不够的情况下,通过预售产生相当于融资的效果。同时,董藩还认为,租房的人才是“房奴”,被迫帮房东还贷款。为此,董藩进一步解释称:在世界各个国家,大部分普通家庭买房都是有压力的,一般都要用几十年偿还本金和利息。
他说:“不能因为我们买了房,我们就认为自己变成房奴了。”
继而,他清晰而坚定地指出:“我告诉大家:真正的房奴是一直租房、坚决不买的人。”
董藩教授继续深入,他谈到:“你被迫租房,被迫把你的钱交给房主,然后你还赚不到增值,帮助房东还贷款。”
他以有力的论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将事实摆在了人们面前,使得人们不禁开始紧张思考自己的处境。
为什么专家会认为,租房住才是房奴?
以一套房子,租30年和月供30年来对比,前者到期后房子是别人的,自己要么搬走要么继续续约,后者虽然每月花更多的钱供房,但还清了债务后自己就是房主,那些被涨租和被赶走的情形也不会出现。按照这样的逻辑,租房才是房奴,所以刚需只要具备资金就能登车,毕竟买房既不可能买到最低价,也不可能卖到最高价。
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董藩的言论一出,立刻遭到网友猛烈抨击。不少人认为,他的说法完全忽视了现实中的经济压力。
租房族怒怼:“我月租3000,你月供1万,到底谁像奴隶?”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广州一套100平的房子,总价500万,首付150万,贷款350万,30年月供近2万。而同样100平的房子,租金一年才4万,70年总租金才280万。你说哪个压力大?”
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月供2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租房只需每月3000多,生活压力小得多。
根据相关机构公布的《2020年都市男女婚房置业报告》显示,中国有44%的年轻人认为爱情不是买来的,努力经营才最重要,租房结婚也并无不可。
如今经济环境不稳定,大厂裁员、中小企业倒闭屡见不鲜。有网友直言:“现在谁敢保证未来30年收入稳定?一旦失业断供,房子被银行收走,首付和已还贷款全打水漂,这才是真正的‘房奴’!”
相比之下,租房灵活性更高,失业后可以换更便宜的房子,甚至回老家,不至于被房贷“锁死”。
此外,政策因素也会对租房和买房的选择产生影响 。近年来,政府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限购、限贷、限售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也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同时,政府也在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长租公寓的发展,提高租房的稳定性和居住品质。因此,在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关注政策的变化,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董藩为何会有如此言论?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董教授办了两个培训班,关于房产投资方面的培训班。董藩的这一番言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除了为房地产站台,另一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培训班做宣传,一种营销手段。通过夸张的观念,吸引人们的眼球,仅此而已。
再结合董藩教授以往的言论,大多都非常的令人费解,比如说告诫学生40岁之前赚不到4000万,不要就别说是他的学生;年轻人借父母钱,也要早买房,早买房早孝敬父母;国内的房价根本就不高,不能因为你买不起,就说房价高,是你能力不行。
农民可以在城里面买房,开车回到乡下种地;遭人民日报批“何不食肉糜”。
他还是预售制捍卫者:“取消预售制会让房价涨”,多次为房企站台,称“开发商是经济救星”;网友回怼:“烂尾楼受害者找谁哭?”。
如此之多的奇葩言论,也难怪会被多平台禁言,被禁言以后,很多吃瓜群众就像是过节一样,在网络上各种的欢呼,类似的盛况,笔者只在另一位央财王福重教授的身上遇到过。
“房奴”与否,不该由专家定义。当董藩们高谈“增值神话”时,那些为烂尾楼维权的家庭、为凑首付啃老的年轻人,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刻,我们只想问董教授一句:若租房是奴隶,那些掏空六个钱包却买到烂尾楼的人,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