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是听有关部门的领导说强脑科技很神奇,可以让很多截肢的人可以走路,没有手可以弹琴,跟正常人一样。”4月26日,零跑汽车(下称:零跑)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在一场访谈中表示,从那时开始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现在的零跑是不是也可以资助一些人?

巧合的是,不久后的一次座谈会上,强脑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韩璧丞也在现场。于是,朱江明直接和韩璧丞表示,不论是公益事业,还是AI产业,零跑都可以和强脑科技进行合作探讨。两人一拍即合, “那天我直接带了零跑研发团队到强脑科技做了深入交流。”


由左至右:周晓莺,盖世汽车CEO

朱江明,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张朝阳,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韩璧丞,强脑科技创始人兼CEO

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明星企业,零跑汽车凭借不断走高的市场表现,已经被外界熟知。相比之下,强脑科技虽然位列“杭州六小龙”,但其知名度却和开发了DeepSeek的深度求索、开发《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以及具身智能领域的宇树科技有一定差距。

其实,强脑科技和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已成为脑机接口领域全球范围内研发投入最大、募资金额最大的两家企业。强脑科技作为一家致力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供应商,其研发成果早在2019年就被《时代》杂志列为年度最佳发明之一。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游泳运动员徐佳玲用“意识”操控仿生手完成火炬点火,解决方案同样来自强脑科技。


2023年亚运会开幕式,

徐佳玲穿戴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

虽然零跑和强脑科技身处不同领域,但都是所在行业的佼佼者。朱江明创办零跑后,一直强调要做好而不贵的智能电动汽车。同样,韩璧丞表示强脑科技不但可以打造世界上最好的假肢,还要把价格降到原来价值价格的七八分之一,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负担起。

韩璧丞作为青年创业者,朱江明作为连续成功创业者,他们身上的浙商气质和对科技普惠的追求,让零跑和强脑科技走到了一起。

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为零跑和强脑科技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且,具身智能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具有非常高的重合度,这就让零跑有机会顺势切入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产业。因此,今年以来有多家车企都跟随特斯拉的脚步开始布局相关产业。

目前,零跑已新成立了浙江凌艾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亿元,经营范围包含: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等业务。

身处中国车市淘汰的零跑会全力押注上述新兴产业吗?朱江明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具身智能在未来肯定是一个方向,但是需要时间。所以,零跑的策略不会那么激进,“目前零跑有几十人的具身智能研发团队,首先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把我们工厂的自动化用具身机器人这种形态,当然我们也不仅仅拘泥于这个形态。”

大龙带小龙:打造公益中国答案

2024年末到2025年初,随着《黑神话·悟空》、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的爆火,六家处于新技术领域前沿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因为这六家公司的总部都位于杭州,也被外界俗称为——杭州六小龙。

但是在朱江明眼中,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零跑怎么就不能成为杭州的第七条小龙呢?于是,他还和杭州市领导进行了交流:“我说为什么杭州不弄个七小龙,把零跑也放进去,让我们也蹭一点流量。”

结果,有关部门领导对朱江明说:“零跑太大了,已经不是小龙了。”

对于这样的说法,朱江明也只能“无奈”接受,毕竟他自己也承认“确实这个六小龙加起来的研发人员可能还没有零跑多。”


2024年,零跑全球新车交付量接近30万辆,营业收入321.6亿元,同比增长都接近翻倍。从排名来看,零跑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企第十一名。去年四季度,零跑提前一年完成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的目标,成为继特斯拉和理想之后的第三家实现季度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零跑,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大龙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龙”零跑与“小龙”强脑科技开启了科技助残项目,并同步探讨脑机接口在汽车智能化层面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结合可能性,助力前沿科技的产业融合。

目前,智能假肢的价格依旧不菲。在社会性商业保险比较大的美国和欧洲,每个残疾人每四年可以免费拿一个智能假肢。

但是在中国,因为社会性商业保险覆盖率较小,很多残疾人无力承担购买智能假肢的费用。所以,如何帮助这些残疾人安装智能假肢,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能够独立和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就是韩璧丞和强脑科技的愿景。

可作为“小龙”,强脑科技想实现上述愿景并不容易。但通过和零跑的合作,韩璧丞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即中国答案:“就是比如我们会把它长远定义为一个类公益的项目,同时跟大量的爱心企业去合作,比如说跟零跑汽车一起合作,加上政府的支持,三方一起去帮助这几百万残疾人从家里面走出来。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中国答案。”


目前的技术层面的支持,也为两家公司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电动汽车与机器人在智能辅助驾驶和电子电气构架等方面有相似性,汽车技术可以迁移到机器人上。在供应链方面也有优势,电动汽车使用的芯片、传感器等部件也适用于机器人,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车厂的4S店也可以为机器人提供售前展示和售后维护服务。

可以说,从电动汽车到机器人,汽车制造涉及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动力系统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技术,这些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有很多共通之处,车企可以利用已有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团队,降低进入新领域的技术门槛和成本。

因此,零跑和强脑科技的跨界组合具备非常好的互补性和可行性。而且,同为浙江企业的求真务实,坚持科技普惠的零跑和坚守科技向善的强脑科技在价值观上高度契合,这也为双方的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作为“大龙”的零跑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技术、产品和资金能力,这位双方的未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零跑到领跑,布局具身智能的底气

今在4月26日的访谈中,朱江明对外界解释了零跑名称背后的三重含义。

第一,是从零开始造车;第二,因为是新能源汽车,是零污染、零排放,也是一个零;第三,朱江明希望未来的汽车是安全的,“因为有智能化的辅助,零碰撞,安全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个企业名字有三个含义。”

但当主持人表示是否也有“领跑”的谐音梗时,朱江明也非常坦率地承认:“当然也有谐音,将来我们就变成了领导者、领先的‘领’”。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3月,零跑确实做到了“领跑”新势力。官方数据显示,零跑3月交付量达到37095辆,同比增长超154%,首次超越理想和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位列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一名。

4月10日,零跑全新B系列的首款车型——零跑B10正式上市。仅仅13天,全新B10的交付量就突破8000辆。


在高度内卷的中国车市,零跑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坚持了十年的全域自研。

在零跑汽车从创始之初,朱江明定下的核心策略就是——核心技术必须全部自研,不论是电池包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还是智能网联系统,零跑汽车都坚持自研。这也让零跑得以实现技术降本。

以全新零跑B10采用的LEAP 3.5架构为例,通过将电驱做到七合一创新集成;端到端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共用一个芯片,并和中央计算器的域控制器合二为一,零跑通过自研高度集成的整车平台,在技术升维的同时完成了成本降维。这不但为零跑打造好而不贵的产品奠定基础,更为零跑赢得了来自国内整车巨头的青睐。

2023年,全球第四大整车企业斯特兰蒂斯集团宣布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20%的股权。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这笔投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未来,双方不但将合作研发,还成立了合资公司——零跑国际,以开拓海外市场。

截至2024年12月底,零跑国际已在全球拓展超过400家兼具销售与售后服务功能的网点,其中欧洲拓展350家,远超2024年年初目标,预计到2025年零跑国际将形成550家以上的渠道规模,为零跑全球化销售和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零跑已经打开了欧洲多国市场。朱江明表示,德国是零跑在欧洲销量最好的市场,德国人对工艺质感的追求会更高一些,零跑工程师打造出来的从里到外的技术上、工程上的优势德国人非常认可。


左二: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右二:朱江明

除了海外跨国车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国一汽也已经和零跑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

今年3月,零跑汽车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此次合作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研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通过双方的技术融合共同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双方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通过资本合作,使双方实现全产业链资源协同。双方将高效协同,共同推动战略合作取得丰硕的成果。

凭借十年如一日的全域自研,零跑成为唯一一家收获国内外两家车企巨头投资并开展技术合作的造车新势力。今年以来,零跑的销量持续走高,全新B系列的另外两款车型,轿车B01和跨界车B05也已经蓄势待发。在市场普遍看好零跑未来发展的情况下,朱江明也有了更充足的资源和强脑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开展合作,为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商业与社会价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