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城,四月是海棠花的主场,灼灼繁花把海棠街道装点得如诗如画。但今年四月,这里可不只有烂漫春色,一场科技与烟火的奇妙碰撞,正在海棠街道绿动BOX活力街区惊喜上演。

漫步在街区,就像踏入了未来世界的入口。第四届“海棠花儿开”文化艺术节科创展区热闹非凡,23个创意展位、19家机构企业齐聚一堂,共同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想象的未来生活蓝图。不管你是科学迷、技术控,还是只想带娃感受科技魅力的家长,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科学魔法,点亮日常


曾经觉得高深莫测的基础科学,在这里变得触手可及。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弹簧下楼梯”装置前,孩子们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弹簧像调皮的小精灵一样,一级一级欢快地跳跃,抽象的势能转化概念瞬间变得生动有趣。旁边,英睿斯科技的“手触发电”装置也排起了长队,当指尖轻轻触碰,LED灯阵瞬间亮起,就像把星河捧在了手中。赵女士带着女儿体验后,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们人体里还藏着40毫伏的生物电,太神奇了!”这些由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而来的互动装置已经走进京津冀30多个社区,把“高冷”的物理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的小魔术 。


前沿科技,街头首秀

展区里,达闼人形机器人Ginger可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这个能歌善舞,还能解答数学题的机器人正用灵活的机械臂和观众热情碰拳,逗得孩子们笑声不断。不远处,浮点智能的AI皮影戏台同样吸睛,无需任何穿戴设备,观众仅凭简单的手势,就能让数字皮影在舞台上演绎精彩的《三国演义》。项目负责人说得好:“科技不应该只存在于论文里。”这套AI皮影系统已经走进多所学校的非遗课程,让古老的皮影戏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重焕生机。


抬头望去,中航通无人机群正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以毫米级的精度变幻着队形,碳纤维机翼划过天空,仿佛是在书写一封写给蓝天的情书。这款KEEL无人机采用了高端的碳纤维与航空铝材质,搭载高精度GPS与专业开源飞控,数据传输安全又稳定,充分展现了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


科技赋能,烟火更盛

科技可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它早已悄悄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万园科技的草莓采摘机器人展位前,果香四溢,引得不少人驻足。只见机械臂快速而精准地锁定成熟的草莓,仅仅0.2秒就能完成一次轻柔采摘。一旁的张大爷连连点头:“这效率,抵得上三个老师傅了!”这个机器人已经在京津冀的草莓基地完成了千小时的验证,单机日采摘量超过800公斤,为农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优秀范例。



佳沃世界的无土栽培种植机也吸引了众多目光,生菜在LED光谱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这套环境模拟系统不仅节水60%,产量还能翻倍。现场还设置了播种体验区,让大家亲身感受从种子到餐桌的科技之旅。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污水处理装置更是神奇,短短五分钟,就能让浑浊的污水变得清澈见底。围观群众纷纷惊叹:“这比变魔术还厉害!”实时监测屏上跳动的数据,为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科普教育,孕育未来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科学乐园。快鸟教育的“客厅实验室”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易拉罐变身太阳能发电机、橙子制成生物电池,原来科学启蒙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轻松有趣。创始人介绍,他们设计了200多个家庭实验包,就是想让每个家庭的厨房都能成为探索科学的迷你实验室。


编程猫展区的AR宇宙里,少年们尽情发挥想象力,用手势操控虚拟火箭对接空间站;国家地理的声控雨林纸模前,轻轻触发机关,就能听到200多种动物鸣叫交织而成的“自然交响乐”。正如一位参加机甲挑战赛的小学生所说:“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它更像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超级英雄!”


在春日的海棠花影下,科技与人情味完美融合。高校教授和社区老人热烈探讨无人机避障原理,中学生虚心向工程师请教3D打印技术,非遗传承人与AI专家共同谋划传统技艺的数字化未来。这场持续一整天的科技盛会不仅展示了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更让市井街巷变成了孕育未来无限可能的摇篮。海棠街道负责人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当科技走出实验室,与百姓紧密相连,创新的火花就会在人间烟火中越燃越旺。”


不妨来海棠街道走一走,感受这份科技与生活交织的独特魅力,说不定你也会被这里的创新氛围深深感染,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更多期待!

来源:融媒津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