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朝中社28日报道说,朝鲜武装力量部队参加了收复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作战并“胜利结束”。

这是朝方首次证实向俄罗斯派兵参战。俄罗斯方面表示,朝鲜士兵为俄军收复该州作出重大贡献。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俄方永远不会忘记朝鲜朋友在库尔斯克州战斗中对俄罗斯的帮助。

美联社称,如果俄军确已收复库尔斯克州,乌克兰在和平谈判中将失去关键筹码。



欧洲很难堪,这是数百年第一次有来自东亚的军队出现在“欧洲战场”,还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这让它们很郁闷。

最郁闷的当然是乌克兰,简直是欲哭无泪。

朝鲜出兵依据是2024年6月19日与俄罗斯签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该条约第四条规定:如果一方遭受第三国或几个国家的武装入侵并处于战争状态,另一方应立即采取一切可用手段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

库尔斯克州正是俄罗斯的领土,条约第四条就可以启动。

那么,朝鲜难道一点都不顾及与乌克兰的关系吗?

还真不用顾忌,因为乌克兰于2022年7月13日已宣布与朝鲜断交。

当时乌克兰准备断交的国家还有:叙利亚、阿富汗、苏丹、古巴、委内瑞拉、津巴布韦、尼加拉瓜、中非共和国、白俄罗斯……

回头看,乌克兰真没有必要把事情做这么绝,因为当时朝俄之间只有《朝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不汲步军事。

结果在泽连斯基决定与朝鲜断交两年后,朝俄签订了包含军事同盟条款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大家可能认为朝鲜理所应当站在俄罗斯一边,其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朝乌关系曾一度要好于朝俄关系。

朝苏、朝俄、朝乌

朝鲜出兵援俄,并不是拍脑门子决定,而是有来龙去脉的。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后,朝鲜采取的是“平衡战略”,虽然偏向于俄罗斯,但没有承认克里米亚主权属于俄罗斯。

因为朝乌关系并没有坏到哪里去,特别是此前亚努科维奇政府没有跟着美国对朝鲜进行严厉制裁。

追溯历史,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苏联也向朝鲜提供大量军事、物资、能源等援助,在朝鲜战后重建中,继续给予大量帮助。

但在苏联解体前几年,平壤与莫斯科几乎“失联”,因为戈夫巴乔夫一头扎进了西方怀抱,不想被朝鲜“拖累”。

苏联解体后,朝鲜与乌克兰于1992年1月正式建交。

朝乌关系虽然平稳,但缺乏经济联系,直到2016年双边贸易额也就1000万美元左右。

乌克兰对朝鲜出口粮食、油菜籽;朝鲜对乌克兰出口塑料、橡胶。

俄罗斯作为苏联继承人,莫斯科与平壤延续了外交关系。

但问题是,1961年《苏朝友好合作条约》是否继续有效?该条约规定,苏联有义务帮助朝鲜提高军事技术,包括导弹技术。

由于叶利钦政府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民主化”要求,在外交上“向西看”,极度看重同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对条约态度模糊。

1991年4日,朝鲜邀请原苏联火箭专家到平壤一家研究所指导工作。

但此事被美韩情报机构获知,在美国的压力下,1992年10月15日,当由60多人组成的火箭专家团队准备出发时,在莫斯科机场被拦下,俄罗斯算是给了美国一个满意的答复。

朝鲜不得不向俄罗斯外交部询问《苏朝友好合作条约》是否继续履行?

俄罗斯副外长库纳泽却回应称:我们对这一责任有不同的理解。

朝鲜希望双方重新谈判,签订新约,继续得到技术援助。

可是,叶利钦无意与朝鲜签订新约,一拖再拖。

莫斯科与平壤的关系出现严重滑坡,直到1997年北约召开马德里峰会,宣布东扩,俄罗斯这才发现其战略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于是,1998年俄方主动提出与朝鲜举行谈判,但就在朝鲜准备谈判时,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亲美派议员却出来反对新约。

此时正值朝鲜经历可怕的“苦难行军”(饥荒、天灾、经济崩溃)时期。

为了自救,朝鲜于90年代末迈出了开放脚步,如在朝韩边境设立工业园区、引进外资开发金刚山旅游项目等措施。

但这一切都被美国的恐吓政策击得粉碎,朝鲜退回了脚步。

在朝鲜最困难的时候,中国为朝鲜提供了最宝贵的援助。

2000年2月,上任不久的普京力排众议,与朝鲜签署《俄朝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条约,双方关系进入恢复期。

2001年,小布什撕毁1994年的《日内瓦框架协议》,不再履行对朝鲜放弃研发核武器的援助承诺。

在各国斡旋无果的情况下,朝鲜恢复了核计划。

2003年,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并强烈谴责美国背信弃义。

2006年10月,朝鲜原子弹在地下核爆成功。

美国却认为朝鲜核武器不会威胁到美国本土,因为它的中远程导弹技术还远远谈不上成熟,最多吓唬吓唬韩国与日本。

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因受国际条约限制,也不可能帮助朝鲜发展导弹技术。

所以美国不断加码对朝制裁力度。

但美国却忽视了一个拥有先进导弹技术的国家--乌克兰。

乌克兰大中型军工企业自从政府实行“市场化”政策后,接连倒闭,剩下的也是入不敷出。

乌克兰政府却向美国采购军火,本国企业得不到大订单。

欧洲又不需要乌克兰武器装备,只有中东国家在下订单。

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萨达姆垮台,乌克兰军工失去了一个大主顾。

伊朗遭到美国全面制裁后,乌克兰只能跟它做“黑市”生意,比如向伊朗出售巡航导弹Х-55。但被美国发现后,连黑市生意都做不了。

沙特要的是大杀器镇场子,还得是很拉风的那种,但乌克兰又不敢卖。

为了解决乌克兰导弹专家、工程师们的工资问题,乌克兰只能冒险--出售火箭(导弹)敏感技术。

而朝鲜又急需这方面的技术,并且不惜重金。

因此,朝鲜与乌克兰的关系在暗中急剧升温。

双方贸易额虽然并不起眼,但“水下交易”却是一个难以估测的数字。

当时,乌克兰刚刚经历了2004年“橙色革命”,尤先科政府一片混乱,军工技术监管部门形同虚设,大家只要有钱拿,一切都好说。

最早曝光乌克兰非法出卖导弹技术的不是美国,而是俄罗斯。

2015年,莫斯科一家媒体声称乌克兰“南方机械设计局”(生产战略导弹单位)将“矛-R”导弹技术资料出售给了外国。

但美国反而为波罗申科政权遮掩此事。

CIA只是说查到这些技术资料流入了缅甸,便没有再追查下去。

缅甸哪来的导弹,它是转手给了朝鲜。

接着俄罗斯再爆猛料,称2009年有两名乌克兰人运送价值1600万美元武器零件和敏感材料,在泰国港口被扣下,人赃俱获。

泰国只是中转站,目的是哪里?仍是朝鲜。

俄罗斯在安理会提议制裁乌克兰,但却被美国否决。



2016年底到2018年,朝鲜不断进行导弹试射,还威胁要打击关岛。

西方媒体都在嘲笑朝鲜,可是等到导弹飞越日本后,他们就笑不出了。

大家都在质疑,朝鲜导弹技术为何突飞猛进?

2017年7月2日,朝鲜为美国独立日(7月4日)送上大礼,成功发射一枚射程为10000公里的洲际导弹“火星14号”。

7月14日,朝鲜成功再射一枚洲际导弹。

美国这才发现朝鲜导弹抵达本土不再是遥远的噩梦了,它决定把乌克兰拎出来。

《纽约时报》在8月初报道:朝鲜可能是通过黑市购买了乌克兰的导弹技术。美国军工分析师迈克尔·埃勒曼认为,朝鲜还从乌克兰获得了新的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否则,朝鲜不可能在两年时间内就从中程导弹跃进到洲际导弹的水平。

8月25日,CNN公布了一段乌克兰情报机关逮捕2名朝鲜外交官的。他们是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被逮捕的,罪名是“盗窃”导弹机密文件。

乌克兰“南方机械设计局”负责人澄清,乌克兰绝对没有对外提供导弹技术。朝鲜可能拥有苏联技术资料,但与乌克兰无关。

波罗申科总统也出面澄清,乌克兰是清白的,资料是被“窃取”的。

2017年9月,乌克兰同意重点军工企业接受美国军事人员监管,“水下交易”被切断。

2017年10月11日,朝鲜以庆祝朝俄建交69周年为由,承认克里米亚主权属于俄罗斯。

朝鲜对乌东事务本来并不感兴趣,它只是在联合国大会上反对将俄罗斯定义为“占领国”。

但乌克兰把军工交给美国监管后,朝乌合作也就很难再维系下去。



2018年6月,美朝峰会在新加坡首次举行,并签署联合声明--“建立新的美朝关系”。

这期间,朝鲜还对乌克兰抱有恢复合作的期望。

然而,2021年初,拜登入主白宫,美国又变卦,朝鲜半岛局势恶化。



尹锡悦上台后,为了一己之私,甚至想制造南北军事冲突。

尹锡悦还跟北约打得火热,宣称韩国要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

泽连斯基则直接宣布与朝鲜断交。

乌克兰的外交政策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它不是为了广交朋友,孤立敌人,而是在千方百计地对立敌人。

德国援助它,它骂德国总理是“猪肝肠”;荷兰武器需要走一下议会批准程序,它就骂荷兰行动迟缓;东欧国家限制乌克兰农产品入境,它就骂东欧邻居在“帮助”俄罗斯……

断交后,朝鲜也就没了顾忌,无论是出于加强国家安全还是能源安全,朝鲜都需要俄罗斯的支持。

同时,朝鲜可不怕什么制裁。

更重要的是,自从泽连斯基上台后,乌克兰面临着亡国危险。

这个曾经是全球一流的军工大国,已丧失了军工能力,对朝鲜也不再有什么价值。

实际上,乌克兰最有价值的不是导弹技术资料,而是高级军工人才。

他们在面临生存危机时,很多人不得不改行,去当水电工、维修员、邮递员……

这样的专家和工程师在基辅、哈尔科夫、顿巴斯地区有15000名左右,再加上家属有6万人,但乌克兰政府不管不问。

顶尖的专家和工程师有数千名,很多都去了东方。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找到用武之地和生活保障。

乌克兰政府,对内不珍惜这些人才;对外,也不珍惜外交关系。你对它好,它反而蹬鼻子上脸。

美国变脸后,泽连斯基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欧洲身上。

但北约诸国政客都是表演艺术家,他们除了开会、合影,开会、合影,开会、合影,几乎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就像是一个草台班子。



接下来他们又要开会了,讨论朝鲜参战的新局势,不知道会是在巴黎还是伦敦。

去瑞士最好,风景秀丽,度假胜地。一边笑谈风云,一边品尝美食,最后发个第N份联合声明,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卡拉斯带大家去基辅开会恐怕是不敢了,但口号还是要喊的。

当假把式遇到真功夫,结局早已注定。

或许,每个国家都能从乌克兰得到些什么,但将来乌克兰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