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巴局势又一次紧张起来,前段时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武装分子向游客开枪,造成至少26人死亡,还有数十人受伤。

可是没过十天,印度突然开闸放水,切断巴基斯坦生命线!

面对莫迪的"水武器"绞杀,巴铁深夜拨通北京电话求援,王毅外长三句话亮明中国态度,既给兄弟撑腰,又给对手划下红线。

但莫迪会听劝吗?这场"水战争"背后,究竟藏着多少大国博弈的暗流?



印度水淹巴基斯坦

4月27日,印度那边一声不吭,突然就打开杰赫勒姆河上游的阀门,汹涌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朝着下游的巴基斯坦倾泻而下。

要知道,下游可是巴基斯坦的“粮仓”,国内近七成的农作物都种在这儿,这一场大水下来,成片的麦田、棉田全泡了汤,刚抽穗的庄稼全被连根拔起,农民们望着被淹的农田,急得直跺脚却又无能为力。

更要命的是,印度这招完全是“组合拳”,早在这次放水之前,就偷偷对杰赫勒姆河断水,下游农作物因为缺水已经大幅减产,农民们好不容易盼来点收成,这下全打水漂了。



而巴基斯坦6成的电力靠水力发电,河水流量这么一折腾,国内电网跟着“拉胯”,不少地区陷入停电困境,工厂停工、居民生活都受影响。

这场人为制造的洪灾,直接戳中巴基斯坦的经济命脉和民生根基,也难怪巴方直接怒斥印度这是“战争行为”——不用枪炮,光用水就能把人逼到绝境,这招够狠!

为此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印度似乎铁了心要对巴基斯坦动手,但是背后藏着印度满满的“小心思”。



印度的谋划

自打2023年5月开始,曼尼普尔邦就没消停过,当地民众举着标语走上街头,高喊“脱离印度”,暴乱冲突不断。

更让莫迪头疼的是,这股独立风潮像传染病一样,开始往其他邦扩散,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反对政府的声音。



国内民众对莫迪政府的不满情绪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点就着。

这边内乱还没解决,那边美国又给印度来了个“背刺”,今年4月初,美国突然对印度实施高额关税政策,大量印度出口商品卡在海关,卖不出去。



印度的纺织、农产品这些主打出口的产业,瞬间像被掐住了脖子,经济压力山大。

莫迪政府急得团团转,赶紧找特朗普政府谈判,可人家根本不松口,就像吃定了印度一样,条件提得一个比一个苛刻。

要是答应美国的要求,国内民众肯定得炸锅;但要是拒绝,又怕被美国疯狂报复,印度这下可真是进退两难。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莫迪政府盯上了老对手巴基斯坦,正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印度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把锅扣到巴基斯坦头上,摆出一副强硬姿态。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印度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缓解经济压力使的“障眼法”。



他们想着,只要把民众的注意力引到跟巴基斯坦的冲突上,大家就顾不上内乱和经济问题了,

可巴基斯坦也不是好惹的主儿,没打算被动挨打。

眼看着印度在水闸上动手脚,损害自家核心利益,巴基斯坦果断选择主动出击,他们心里清楚,关键时刻能拉自己一把的,还得是中国这个靠谱的伙伴。

于是,巴基斯坦外长达尔连夜拨通了王毅的电话,把希望寄托在了我国身上。



中方表态

当时达尔请求中方介入调停这场危机,王毅的回应既果断又有分量,明确亮出三点立场。



首先,中国坚定支持巴基斯坦反恐、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动,这相当于给巴方吃了颗“定心丸”,告诉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次,反对印度单方面采取行动升级冲突,这话直接点出印度开闸放水的不合理性,给印度敲响警钟。

最后,中方愿意推动双方对话,让局势尽快降温,但也明确表示,绝不容忍局势失控,言外之意就是,印度别太过分,把事情闹大没好果子吃。

其实在这次事件之前,中国对印巴两国的态度就已经释放出强烈信号,一方面,中国给巴基斯坦增加了100亿本币互换额度,帮助巴铁稳定经济。



要知道,巴基斯坦正被印度的“水攻击”搞得焦头烂额,这笔钱就像一场及时雨,能帮他们缓解经济压力。

另一方面,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中国对印度的单边行动提出批评,暗示“要是开战,中国不会坐视不管”。

这一招既给印度留了面子,又让对方明白,中国绝不会看着朋友被欺负。



王毅还特别强调“冲突不符合根本利益”,这话看似温和,实则暗藏锋芒,要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拥核国家,一旦冲突升级,后果不堪设想。

王毅这话,其实就是在提醒莫迪:别玩火,小心引火烧身!更重要的是,中国手里握着两张“王牌”——印度河上游水权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



这意味着,中国有能力、有手段对印度进行反制。要是印度继续一意孤行,中国随时能让他们尝尝“苦头”。

在这场风波中,中国的态度和行动,无疑将成为影响局势走向的关键因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