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Grace
年轻时候分享欲极其旺盛,盛行微博时代的社交媒体85后,90后这一代,逐步也长大成为当代的中年人,这帮中年人在刚开始盛产微博时候,一天能分享好多动态,后面衍生了微信,有了朋友圈,大家也逐渐转战到朋友圈,从以前活跃的朋友圈,到如此变味的朋友圈,不是销售卖东西,就是鸡娃育娃增加焦虑的“重灾区”,于是很多当代中年人,选择消失在朋友圈里。
我曾经很多高中同学,能够保持发朋友圈动态的基本是房产销售,或是保险销售,主打一个产业销售信息的发送更新,例如哪里有新楼盘,哪里车祸人祸都可以“绑架”到保险上,貌似再不买保险意外马上就要来了,这些朋友统统被我屏蔽掉。然而,剩余的就是工作类朋友圈,要么分享企业家活动,要么分享高端饭局,沾显成功人士的人设,随着疫情后的低迷经济,这类的朋友圈也开始少之又少了。
换言之,现在朋友圈都是沉默的大多数,沉默的大多数的中年人。
唯一能够活跃一点朋友圈还是我那些年轻的侄子侄女,以及之前工作认识的实习生们,他们至少还是会更新朋友圈,到了圣诞节,新年倒数,或是新婚,生娃育娃,以及就业上都会看到近期动态,果然时代需要年轻人,他们非常鲜活,在朋友圈感受到人味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中年人会逐渐消失在朋友圈呢?吐字如金的中年人到底都在忙些什么?
他们忙着应付生活,忙着处理各种关系,忙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隙缝里求生存,中年男人忙着赚钱,赚不到钱也要忙着去赚钱,中年女人忙着鸡娃,忙着刷短视频,大家都在寻找一丝喘气的时间,有时间发朋友圈,还不如时间拿去睡觉或是刷手机,他们早就看透了朋友圈里作秀式的图文,就算朋友圈活得再好,生活也还是过给自己过的,他们已经放弃了伪装自己过得很好的朋友圈假象,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人更加务实,更加愿意把时间回归到生活,已经不愿意去包装自己的朋友圈。
逐渐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人,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就放弃伪装线上的自己,线上你是怎么样的不关心,中年人只关心线下身边的人过得好不好。
小时候我妈的口头禅总是最后一句要加上身体健康,那时我真的觉得我妈太low了,太幼稚了,拜神第一件事就是身体健康,家里人庆祝活动最后也要扯到身体健康,大学打给我妈的每一通电话,结束后我妈也会叮嘱我身体健康,那时我非常的不耐烦。
到了自己走进中年时期,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我也开始跟我妈一样,任何祈祷或是祝福的话语,都没有身体健康来得重要,因为一个人的身体只要健康了,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击倒他。
最后,祝大家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老年人都要身体健康!朋友圈想发就发,不想发就躺着睡觉,因为睡醒的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
■ 策划|多传 讲好品牌的故事
■ 编辑排版|Bettie
■ 图片|来自AI作图